[转自天涯]关于韩战

我这 ID,怕都知道历来是用正体的。但看来某些人衹能读得懂简体,那我不妨放一篇简体的好了。但衹是用软件转换一下,转不“对”的,我就不管了。 事先声明,我就是大陆人,别总想着用“WT”、“台巴子”、“韩狗”一类的诬衊,这不过表明了来的人自己素质低,根本就看不懂文章而已,驳不动,跳着脚骂呢。越是这样,我越会觉得可笑的。 此文,略添了一些说明后,发于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版。亦发于《关天茶舍》,未果。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5232.shtml 此文,曾在《天涯杂谈》版发过。看来是发错地方了,人气倒是不低,但真正的讨论很少。再说了,此文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一些毛派难堪的。分析的角度,并不涉及什么意识形态问题,纯以他/她们现在开始鼓吹的“国家利益”入手(也即,国家战略的角度),但得出的结论是,毛的决策,极大地干扰了“国家利益 ”。 以我多年接触毛派的经验看,他/她们当中,没几个人能驳此文的。关天茶舍是毛派的一个“阵地”,则在此发帖,就是招他/她们来显示自己的无知的。另外,亦在煮酒论史发一篇好了,因为的确是论史的。立此存照。 原文的链接如下: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091887.shtml 后面的回覆也挺逗的,若非一些搞笑的人在后面乱表演,就更有意思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全文如下:(因为看来大陆上网的人群,IQ 也有高低的显著差别,我的一些较隐晦的话,以“【】”的方式在段落后给出一些注解。另外,此文的背景,乃是从当时的国际场景来分析,与一般人一谈韩战就是衹从大陆的角度分析不同。视野有别,结论就不一致,希望一些左派,别让我小看了 IQ。个别的地方有改动,为的是文从字顺,并藏一藏自己的情绪而已。) 关于韩战 很多人纠缠于细节,却忘了这场战争是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发生的。 二战之后,最大的一场战争其实就是所谓的“解放战争”了。这点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试想,已经为了当时的反法西斯战争(这次战争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各大洲都有参战国)付出了无数生命的中国,又因为一次巨大的内战消耗了无数生命。 而战争的双方,都是曾经与苏联有过良好关系的政党。几次知识分子们都试图让这场无畏的战争结束,重新让当时的国家恢复到宪政的道路上来。 但所谓的第三条道路,被两个很极权的政党之间的很微妙的关系打破了。蒋公想维持的,是一个有民主外壳的体系。其独裁其实不用多说,因为蒋公在二战期间(以及之前)选择的道路,其实就是法西斯似的国家社会主义道路。我从来都不怕说这点,也是想表明,我与现在的一些美化蒋公的人不同。他/她们支持蒋公的理由是,蒋公后来在台湾还是做了点事情的。但别忘了,要不是蒋经国先生在苏联待过,我怕他也是不会开民主的。正是因为他知道所谓的社会主义是什么东西,才会最后也要向民主的道路走。必须要兑现承诺,即便是独裁体制。否则僭主政治会被推翻的。【对于僭主政治,本人亦有文章叙述,请去本人的博客一观。】 而蒋公在二战后的外交策略,其实已经做了重大的调整。在这点上,蒋公其实远比毛明白得多。苏联所要的,是一个后帝国体制,是以巨大而可怕的抽取他国的资源的机制运行的。美国其实也好不到太多,但最起码,还是要扶持所谓的民主的。美国在外交政策上的过分功利,往往是国际上对美国指责的重要原因。【这其实也等于是表明了,何以二战结束后,迅速地会出现一个冷战的局面。这两大强国,内在的治国理路不同,造就了选择国际战略的思路不同。大陆当时,其实就是陷在这种场景之中。片面地反美,我就懒得骂了。】 而当时,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援,请问,别说国民党,就是真的共产党在二战后一下子拿到了政权,能解决因为战争残破得不行的经济体系吗?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的人,往往干的事情更为混蛋。【老美的经济支援,其实的确让不少国家走出了困境了。而老美对国民政府的厌恶,也是因为这些支援往往中饱私囊。类似的场景,也曾经在后来的伊拉克、北韩等国出现过。左派想骂这种支援,请给我一个充分的理由。国与国之间的债务问题,我怕他/她们并没相应的常识去思考。亦请对比苏式的支援。】 而与国民党其实是有着共同的组织特点的共产党,抱着“天无二日,地无二主”似的理念,不去真的谋求在政治上的强大的道义力量,总是想通过暴力的办法统一,归根结底是在为谁?【^_^,连战先生来大陆,某党还知道那是“大哥”,很是让我喷饭。但听起来,怎么像“香会”,不像是两个政党呢?后来引起台湾哄笑,纯是因为……】 国民党因为其独裁而不得不逃到台湾,而中共随之获得了以前无法想象的国家资源。请问,像苏联这样的国家,愿意看到一个人口有4亿的(也就意味着在战力集结上有着先天优势的)国家崛起吗?别忘了,苏联其实信奉的就是人海战术,二战中已经很明显了。况且这个人口大国,在经济与资本上,并非就毫无优势。而正是因为二战,这个国家中的诸多民族,多少放弃了以前的偏见,真的开始合作了!看过阿来先生小说的人都会记得,远在高原上的藏族,也同样为这场战争付出了代价!甚至是远在西陲的新疆,也都在为这场战争而努力。【事实上,抗战早就确立了国威军威。在全国不过是形式统一的局面下,能打得起这场可怕的消耗战,早就让世人承认了,这个大国,不是轻易能战败的!这也是有人认为,“中华民族”一词,是自抗战才确立的。很有道理。而后来的韩战被吹成是确立了军威国威,不过是某党心虚,在抗战中的确出力太少,不得不拿韩战当一个托辞而已。所以总拿着韩战来鼓吹民族主义的人,反正在我这个非民族主义者看来,至少是 IQ 有问题。】 战后呢?发生在西北边陲的一系列恐怖行动,是谁在背后支持?争论细节的人好好想想。【对于中亚史,我怕很多人其实并不是很清楚。二十六史中就讲得较模糊了,尤其是越到后三史,论述得就越模糊。有义愤的功夫,不妨先了解西北的文化、历史,再去谈什么主义不主义的。】 正是在这样的战后背景下,内战很奇妙地爆发了!蒋公在此时如何想,我不愿意多分析。但中共偏偏在此时获得了要与国民党一决死战的勇气,岂非是蚂蚁撼树?没有真正的奥援,可能吗?而内战,最终东北变成了最为重要的战略决战地,已经说明了很多了。 也请注意,当时的美国人,愿意在东北进行此类的决战吗?这与后来的韩战关系密切。【这与地缘问题就关系很大了。老美对东北一地,并不太关心的。理由很多,原因更多。而非要选择在此地决战,其实就表明了,边墙内部的局面,得看边墙外的局面会变化成什么样子。这至少在大陆的近代史上,一直不是罕见的情形。此时,地缘上有影响力的国家就能深刻地影响整个东亚大陆一方的历史。忽略了这点,就没法判断,韩战究竟是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是国对国的,还是阵营对阵营的。总是拿这场仗吹成是“国威”的,就是在此点上犯糊涂。】 苏联其实因为二战后的建设,早就已经拖得不行了。而参与中国之内战,则是将苏联的战时经济体系继续维持下去的最好办法。这个,谁都懂。【苏联的经济,何以长期都以重工业,尤其是轻工业为主?还不是那种帝国的扩张支撑着造成的。结果这种畸形的经济体系,从沙皇俄国时代就一直在困扰着俄国,直到现在。与这样的一个国家做邻居,我劝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先能学会认真地分析问题,而不是靠意识形态来决定自己的思路。】 这才是内战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的最为关键的因素。美国当时,正是扶持一系列的新国家,无暇过多地参与太多的战争。但战争一旦爆发,好不容易从与苏联维持良好关系从而变得与美国建立了良好关系的国民党,无疑是美国要帮助的。一方非要打,那另一方的选择必然也不多!但美国和国民党都忘了,国共两党间的复杂关系,造成了中共有着国民党无法匹敌的情报机构。这点,到现在也被很多孩子津津乐道呢。【这是在说,内战的输赢,全在情报战上。尤其是东北战事,更是充分地表明了这点。】 国民党之输,输在这里! 但我没法说,国民党真的赢了,到底会不会将民主制度很快地兑现。但以当时的场景看,很多这类的战后国家,衹要有一个民主的外壳,终将开出民主之花。我们的很多邻国,其实都说明了这点的。 而正如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如胡适先生看出的,中共赢了,面包和民主都不会有。而将之拖向僭主政治的一个关键的导火索,就是韩战! 学过一点历史的人都记得,俄国的十月革命之后,随之的卫国战争其实让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有了非常之现实的藉口(而其实被红军打压的那些白军,在纪律和忠诚上,往往更让红军汗颜!)。中共与国民党的内战,却并没有将这个国家的经济体系简单地拖往国家资本主义,同时也不是简单的国家社会主义。形成的四大家族,可能还需要对更多的历史资料分析才能看出其真相。【毛对治国,基本是个白痴。则事事学苏联,就很容易理解了。延安整风时,据说他才开始认真地看了一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书,中间多少其实是斯大林的东西,我就不得而知了。而从他治国的方略看,基本就是斯大林那一套而已。则非要打一场“卫国战争”,看来是毛立意要学苏联,走苏联似道路的“投名状”了。】 这大概是韩战非要发生的另一个很微妙的原因了。 国民党当时的统治,如果说黑暗,其实显然是。但看过一些民国史的人都能发现,这种黑暗,比起后来的某些政权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当时的大学、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甚至是工人和农民,还是可以去上街辩论、游行,甚至直接地向蒋公的权威挑战的。 这种级别的独裁,怕是历史上最为搞笑的独裁了。 而很多人也不愿意想一想李宗仁先生,竟然还是能当总统的。就算是幌子,难道就不能在将来真的开出民主吗?李先生衹是因为一些原因,的确无法顺利地整合准僭主政治的力量而已。而谈判的道路,又根本不会为李先生开放。这个国家的新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在某党获得全胜(除了台湾之外)之后,再度爆发了。【李先生自己是没想清楚,即便说国民党支持他,共产党会不会相信李先生自己有实力使和平条约成为现实?所以蒋公的这个“下野”,是看准了国、共双方的问题。他处理军阀事务可是多年了,深知这里面的要害。】 韩战,发生的地点很微妙。北韩其实建国比这里早。即便有多大的矛盾,毕竟与韩国真正是同文同种的。这个分裂悲剧,是和半岛上的一系列暗杀相关的。我不想多说。一个很阴暗的组织,即便在失败之后,决不会轻易地将已经经由秘密统治而得来的权力放弃的,即便是在战争失败之后。 很多人不解,当时国民党为何要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的要求。这点,慢慢想去吧。简单地说,不想某个国家破产。而当时的德国,其实也被分裂了。一边获得了金融支援,而很多的军火商人,几乎是毫发无损地经由战后援助获得了新的机会。日本,则还欠缺这一契机。 正是二战后体系,即便出现了一个联合国(之前其实不是没有类似的组织,但二战将之无情地抛弃了),其威望还不足以获得以前的国联的地位。韩战,客观上为联合国树起了威信。因为韩战,还是把国境线,重新画向了战前就已经大致划定的 38 线。 所以韩战,背景很深的。即便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战争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料),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后果。 先得指出。本人其实不是很多人所想象的民族主义者,更不是简单地仇视哪一个民族的人。就算是日本,我也很喜欢日本的一些很精致的文化。我要是能收藏一把日本的传统刀,也会很想向别人炫耀的。的确是好东西。而我反覆指出的俄国,我也很喜欢俄国的一些文化,俄国知识分子的小说,值得人深思的地方很多。苦难的民族,总是会出好作家的(这里很少出现,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有此声明,那么我现在可以很不带偏见地来分析韩战了。 二战后,一个相当之明显的是,欧洲其实已经形成了铁幕格局。具体的格局的调整正在进行。而当时,南亚、东南亚的一系列饱受殖民压迫的国家和地区,也都正在酝酿,或者已经形成了民族国家的形态。中国,则是一个前途还未真的确立,甚至是宪政体系也在遭受威胁的国家。像这类地区,又是一个大国,不可能不引起很多势力的注意。【一块肥肉,哪个势力不会盯着?问题是被盯着的肉,自己有没有脑子。蒋公倒霉的地方就在,在大陆没法获得像后来在台湾似的威权,无论是西北系、广系、奉系,他都得照顾着,很多事情不能按部就班地推行下去。而偏偏此时,还有一个野心勃勃卧在旁边的力量。这样缝很多的蛋,不会苍蝇们盯着才怪呢。】 苏联不愿意贸然参战,即便是在后期,也并没有在名义上参战。别忘了,当时的联合国,苏联也是创始国之一。撕破脸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而东欧,当时正是角逐的重要地区,格局也不过是刚刚形成,在中国的内战打得不亦乐乎,终于以一方吞掉对方结束之后。【韩战的对阵,开始是南北韩的部队,后来则是联合国军与志愿军、北韩军。这其实是让苏联不好直接插手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当时东欧的局势已然彻底平稳,我怕苏联其实早就会自己上阵的。之后的实际参战,正是建立在东欧的局面已然被控制的基础之上的。【战争的后期,大批的物资与重武器,甚至是飞机、坦克都出现了。谁都明白,大陆一方还未有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这些支援从何而来,怕不用我再解释了吧?后来的还债,造成了多少问题,我也不用再重覆。】 毛愿意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自己挑头,岂非也是抱着点后来的非要在社会主义阵营打打旗的妄念?很多人说,韩战打出了××(此处略去网上随处可见的,从教科书里能看到的说服力不足的套话),是的,衹是给自己打气而已。没有这次战争,我怕这只军队还不知道什么是战争呢。【这种讽刺,我怕很多军人都受不了。但这基本是实话。二战在东亚的主战场,诸位应该去查一下地图,无论是兵力部署,还是拉锯的地点,显然战争的核心地区都是在大陆东部的沿海到黄河、长江中游一线。日本将针对民国主要的战力也都投放于了这一带。也正是因为如此,国民政府军才会遭遇极大伤亡。其中不是没蒋公指挥有误的问题,但战争还是要看双方实力对比的。以蒋公当时,的确也烧不出什么好菜来。而到了韩战,我怕某党的军队才真正见识了现代化的战争。内战期间,至少以我所见识的,双方并不算是真用力在打。打打停停,边打边谈,看起来并非是要一方吃掉另外一方的战争。至于何以弄成后来的局面,以后再说。】 北韩的突然袭击,其实早就有资料证明,是中共将一部分高丽族的部队先送到北韩,然后才俱备了发动袭击的可能的。正如林彪先生判断,美国其实从来就没有任何的实际准备!因为北韩的部队的作战能力,在当时是很不足的。别说战斗经验,连武器装备都很差。而被“送”到北韩的这只部队,即便说不是最为精良的,从后来的战争看,其作战的能力也是相当之强的。在中国参战之前,这只部队几乎就将半岛统一了。除了釜山及附近的一小片地区,韩国几乎就要被从地球上抹去了,即便是在兵力不多的美军的保护下。(所以我总是想跟那些没事就骂别人“棒子”的人说,您能做到吗?这种无聊的举动除了表示您嘴厉害,能证明您底下有点什么吗?是个男人,要么敢做点什么,要么就承认自己不行。在战场上,往往是这类人最容易害怕的。)【这段,就是在讽刺一些无知的孩子呢。当时北韩的军队就是快统一了的。但,此时老美坐不住了,要参战了。为什么?我怕是老美现在明白过来了,这场攻击,不是简单的北韩要统一,而是俄国要更南方的港口,不想局限于海参崴。但这样,将直接地影响到整个西太平洋的老美的利益,则老美能袖手旁观吗?】 但这是悲剧。看过《太极旗飘扬》的人都知道,这种无畏的所谓民族统一战争,其实往往是政治势力非要打破平衡的结果而已。【这话,是有深刻的讽刺的,对历史,亦是对现实。脑子好使的人都知道我指什么。】 美军之所以遭受此奇耻大辱,不是说是麦克阿瑟将军无能,在菲律宾曾经遭受过败绩的将军如何能接受这样的战败?是因为当时的半岛,其实并不是美军所认为的战略要地。从地图上都能看出,日本到台湾,其实才是保证美国的全球利益的更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深处太平洋一角的半岛,远远够不上真的战略要冲,对于以海军力量为其全球力量的主要构成的美国来讲。 半岛,唯有以大陆战略为核心的国家,才会将之视为真正的战略要地。这个国家,不用说也知道,是——苏联。 这就是北韩一定是韩战的发起者的最为现实的战略因素!资料也可以充分地证明这一点。…

[转]上海,鲜花的力量

  上海人曾经是最有优越感的中国人。今天,他们终于发现自己和那个曾经看不起的电焊工,忍受着同样的命运。上海抬起头来。 20万人到现场献花,交响乐团先是奏《世界充满爱》,现在开始奏哀乐,抗议声浪此起彼伏,警察全线封路,暴力拦截乐队,反复清除花束,市民愤怒地用上海话演讲,历史开始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进了。 事情正在起变化:今晚十点半左右,新华社发文报道及评论上海民众公祭事。一时新闻频出,微博上新浪官方亦多有转发……     ▲上海人拿汶川地震时的热心真诚,拿世博施工过程中的忍让克制,都换不了避过这一场无妄火灾和身边人的离去。总有一种力量会让人觉醒,会让人泪流满面。     ▲ 徐瑞延:作为责任人或者用白话讲叫做凶手的政府和那些公职人员,没有资格高高在上的去慰问受害人,你见过杀人犯去慰问被害人的吗?需要的是道歉、谢罪、赎罪、赔偿!还好意思来号召捐款?还好意思来推卸责任?还好意思来搞得没你们什么事?还好意思来歌功颂德?这该是多么无耻才能干得出来!     ▲教师公寓上,散落的窗架,让人看了就好似能看到当时的灾难。我和旁边的小姑娘都哭了,现场的黄丝带(橙丝带)有很多,4个学生样子的女孩子从身边走过,一脸哀伤。     ▲城管撵花贩,保安不让没持花的人进,果然是为官人服务的,配合得真好。     ▲向国内财新网致敬:这座楼燃起熊熊大火,击碎了半年世博会积攒的所有荣耀和光环。     ▲我们和命运有个约定,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如果不能让从唐福珍和上海退休教师们身上燃起的火焰去焚毁这黑暗的制度,我们就活该在黑暗中再默默忍受一千年。     ▲90年前上海,有人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财新赵何娟:我们找到了第一个发现火情和报警的人,周庆灵,他反复告诉财新记者,时间为1点53分!官方不断撒谎!我们试图用一手调查将造成这场杯具的政府责任链条层层拨开,还原真相,头七这天,以此祭慰冤去的亡灵。     ▲跟人祸比,天灾算不得什么。人祸后,竟然最先想到的不是反思,而是推卸责任!在当权者看来,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就这样“理所应当”的被忽略?被轻视?     ▲看上海献花,再次想起崔卫平的话: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今天,“头七”哀悼日,遇难者家属在胶州路大楼送别亲人。他们喊着:“老天不怪你,是人祸啊!”现场,多少人流下眼泪。     ▲今天的上海,让我改变对上海的印象,今天的上海,让我看到公民意识的觉醒,今天的上海,让我看到了希望,只有每个人都去坚持关注那些社会的基本是非和道德,才会有未来!否则流氓将肆无忌惮的横行作恶,将会一次次挑战我们道德的底线!     ▲上海静安区区委书记龚德庆在哀悼现场痛哭,哭得和李刚一样    我相信民众的鲜花,绝不信鳄鱼的眼泪。     ▲区长先别哭泣,先道歉,先公布死亡名单,先公布真相,先自己辞职,你们眼泪太廉价了,会恶心到我们这群脆弱的公民!     ▲他们不会明白,为何一场大火烧出了整个上海的哀伤与整个中国的愤怒。     ▲其实当权者对所发生的一切心里都是明白的,只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才不择手段“维稳”。     ▲有人在献的花中间夹了纸条,纸条上写着: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你们的名字。     ▲梁树新:今天的上海胶州路,意义非同寻常。不仅仅是一次自发的悼念遇难同胞活动,更是一次声势浩大的公民行动,是对上海政绩工程和官方救援不力的无声控诉。     ▲ 沉静了两天不上网,看到今天上海胶州路献花的照片,眼眶湿了,为了逝去的人,还有那些去现场用鲜花证明生命的尊严不容践踏的人,难过同时也看到一丝希望,当然它们还会一贯不要脸的把灾难说成取得伟大的胜利和成功,当你们漠视人的生命尊严时候,也是你们死亡的时候!     ▲ 如果连小命都没有了,金牌还有用吗?!让政治介入体育、把体育竞技无端上升到国家民族尊严的高度来说事,显然是政治家的阴谋,特别是不顾国计民生的大操大办,只能引起国民反感。     ▲在我看来,相对世博会,胶州路20万束的鲜花才展现了上海人令人尊敬的一面,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光辉,真正的尊严所在。让我们不忘死者,生命是唯一的,爱却永恒。     ▲冉云飞:1976年前四五运动的献花,标志着毛式文革走入死胡同而将启新,2010年胶州路的献花,是否也预示着公民社会的新启点呢?但不管怎么说,民众自发献花,体现了党国不疼,但我们屁民自爱。     ▲王小山:不应该让他们的名字,进入永恒黑暗,成为秘密档案。…

泡沫惊梦-by 谢国忠

          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再起泡沫,这是由于银行海量贷款刺激,加上对出现通胀的恐惧共同造成的。我认为,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值被高估了50%,甚至100%。这两个市场很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出现调整。 不过,在明年某个时候,两个市场可能会再次爆发泡沫。美元再次转强之日,也是美丽的泡沫破灭之时。严重的通胀将迫使美联储加息,或许会成为击碎泡沫的催化剂。 中国资产市场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庞式骗局”——价格完全靠升值预期来支撑。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和流动资金被吸入市场,价格被进一步哄抬,不断验证着人们看多的预期。于是,又有更多的人加入这场狂欢。然而,到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喂饱这头“野兽”之时,泡沫也就破裂了。 目前来看,流动性还不构成制约因素。尽管上半年新增贷款达到7.4万亿元人民币,但6月贷存款比例仅为66.6%(去年12月这一比例为 65%),增幅甚微。这意味着,许多贷款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成了资产市场交易的杠杆。中国房地产市场与1997年香港的情况极为相似。 泡沫随美元起伏 中国资产泡沫源于流动性过剩,表现为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以及较低的贷存款比例。美元疲软和出口强劲,造成了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状况。 虽然目前中国正在经受出口疲软的折磨,但弱势美元使中国得以大肆释放其在过去五年内积聚的流动性,而不必担心货币贬值的风险。 其实,预言泡沫什么时候破灭并不难。当美元再次变得强势时,流动性将会重重地击破泡沫。 不过,很难讲美元何时会转强。自1985年“广场协议”后,美元就迎来了熊市,并在十年后的1995年触底。然后,就是七年牛市。目前的美元熊市始于2002年,从那时算起,美元指数(DXY)的价值已减少约35%。如果把上轮熊市作为标杆,目前的熊市可能会持续到2012年。IT革命开启了上一轮美元牛市,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另一场技术革命,从而引领美元进入一个可持续的牛市。 当然,货币政策可以促成一个短暂而火爆的美元牛市。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用两位数的幅度加息,以控制通胀。从那以后,美元升值的进程十分艰难。目前的局势与此类似。照此发展,几乎可以肯定,中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将会“硬着陆”。 泡沫能维持多久,取决于政府的流动性政策。目前的泡沫,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鼓励银行贷款和超低的银行间利率造成的。由于美联储实行零利率政策,加之美元疲软,中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很高,贷存款比例又很低,因此,造成流动性增加,将进一步扩大泡沫。然而,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可能会促使政府冷却一下过热的情绪。 如果政府尽其所能制造流动性,那么,当泡沫破灭时,连挽救的“弹药”都没有了。如果那时全球经济已经恢复,中国经济或许会随着强劲的出口“软着陆”,但资本市场“硬着陆”是必然的。相反,如果全球经济那时依然疲弱,依照我个人观点,股市、房地产市场和经济都将出现“硬着陆”。 虚妄的“泡沫无害论” “走走停停”的方法可能会降低这一风险。政府先是掀起了流动性“巨浪”,然后想关上这个“水闸”。当流动性被完全吸收时,市场也将失去动力。一旦市场下跌到一定程度,政府可以引发另一波“巨浪”,使其再次焕发生机。这种做法,不但能够保存“弹药”,还能限制泡沫的规模,在泡沫最终破灭时,把危害降到可控范围内。我觉得,政府可能会采用这一策略。如果今后几年内全球经济仍将下滑,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中国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每年都要来这么一次大波动。眼前,这股向下的波动可能发生在“国庆节”前后。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泡沫。高资产价格只是反映了中国高增长的潜力。没人能肯定地说,这到底是真正的资产繁荣,还是只是泡沫。 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看法很明确:存在大量泡沫。泡沫的爆裂将给整个国家带来极坏的后果。但由于很多人正乐在其中,政府不会先发制人,消灭泡沫。事实上,在政策决策层,许多人认为,泡沫有利于经济复苏。在美元疲弱时,这一说法听起来有些道理,因为泡沫可以在经济降温时,带来更多的流动性。当美元复苏时,中国的资本市场,也许整个经济,都将出现“硬着陆”。我希望,那些大力鼓吹泡沫的人,能够站出来,为造成损失承担责任。 研究泡沫最基本的方法是看估价。评估房价,最重要的方法是衡量一下价格收入比和租金收益。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每平方米房价已经相当接近美国的平均水平。而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城市人均收入的7倍。中国房屋每平方米均价,相当于一般人三个月的工资收入,这一水平也许在世界上都是最高的。 就我所知,现在,很多房子都租不出去。平均租金收益,如果算上那些租不出去的房子的话,真是低得可怜。无论从百姓的购买力,还是预期的出租收入看,中国的房价都高得离谱。有些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一向如此:房价越来越高。这是不对的。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还有另外一面,即其在地方政府财政中所起的作用。土地销售收入以及物业销售带来的税收,占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很大一块,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动力来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土地销售往往被精心设计,以期重燃涨价预期。例如,那些以超高价格投标的土地,会被封为“地王”。最近,“地王”往往被国有企业拍下。当国有企业借用国有银行的钱,再通过土地竞拍把钱还给地方政府,价格还有意义吗?只不过是资金在政府的“大口袋”里面滚来滚去罢了。如果私人开发商试图跟着国有企业追涨土地市场,无异于自杀。 股市从无“救世主” 股市又处于最后的疯狂。无知的散户投资者都被上升的势头吸引。他们再次梦想一夜致富。和过去一样,散户投资者通常会赔钱,特别是现在刚跳进股市的那些人。最后的疯狂往往不会持久。在中国,股市的转折点经常与政治日历相关。散户投资者普遍认为,政府不会让股市在共和国60周年大庆之前掉下来。短期内,这种信念会自我实现。从历史经验看,这一波上涨将在“十一”之前逐渐熄火。 “政府不会让市场‘跳水’”这一想法,在中国股市里根深蒂固。在格林斯潘时代,金融市场相信他总会在危急时刻出手“救市”。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大势发生逆转时,政府并没有能力去扭转市场趋势。过去,中国股市大起大落,这表明政府根本无力阻止市场下跌。然而,这一虚构的信念仍然深深植根于投资者心里。 有些政府智囊认为,泡沫的害处也许没那么大。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在泡沫起来时,钱从一个人的口袋进了另一个人的口袋,只要钱还在中国国内流动,就不会产生什么长期危害。这么说的人,应该看看日本和香港,看看泡沫究竟如何不出境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在泡沫之下,资源被用于制造更多泡沫。这些资源将被永久性浪费掉。例如,商人再也不愿意把精力放在实体经济中,转而投入时间和精力,从事市场投机。这意味着,未来的中国,将不会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尽管中国已经历30多年的高增长,但很少有公司拥有全球竞争力。一连串的泡沫,可能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年轻一代,对真正的工作兴味索然,反而沉迷于股市投机。相对于每月领固定薪水,他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持有的股票价格在一天内变来变去,然后开始产生幻觉,认为自己能在股市里面挣到大钱。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会输得一无所有,然后,可能就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如此造成的社会后果可能相当严重。 房市蜃楼 房地产泡沫通常导致经济过热。建筑空置,代表着永久性损失。在中国,大多数人也许会嘲笑这一可能性。毕竟,13亿人的住房需求几乎是无限的。但是,现实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中国的城市居民人均占有住房面积为28平方米,按国际标准来衡量的话,这一水平也相当高。中国的城市化率是50%左右,它可以上升到70%-75%。以后,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农村人口将会减少。因此,中国的城市人口会另外增加3亿人。 如果我们假设,这些人都能够负担得起一处房产(以今天的价格来看,这个说法很可笑),中国的城市可能需要额外84亿平方米住房。中国现在的工作,已经完成了超过20亿平方米的建设,现在还有足够的土地能够容纳另一个20亿平方米。每年建筑业生产能力约为15亿平方米。产能绝对过剩,即没有足够的人来住满所有的房屋,可能这一状况很快就会出现。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房地产价格可能大幅下降,正如日本在过去的20年中经历的一样,同时,这将摧毁整个银行系统。 房地产泡沫造成的最严重的损害,就是人口的变化。高楼价会降低人口出生率。当泡沫破灭的时候,房地产价格下降,低生育水平的文化观念是无法改变的。香港、日本、韩国、台湾在其发展进程中都经历了房地产泡沫。在泡沫肆虐时期,他们的出生率下降,随后,尽管政府激励,这一状况也没有改变。单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本身,就导致未来20年的人口灾变。房地产泡沫使趋势变得更加不可逆转:即使政府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率也不会有明显影响。未来20年,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总数下降的局面。当然,房地产价格也将非常低,并一低再低。 泡沫除了造成再分配的净亏损,还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后果。在股市泡沫中,大部分家庭会损失,而极少数人则赚得盆满钵满。中国的财富差距现象已非常严重,泡沫使情况变得更糟。即使等到中国的城市化完成,相当部分的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什么钱。这将造成社会不稳定。当大多数人都拥有财富,并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的时候,市场经济才是稳定和有效的。 总之,眼下市场的疯狂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纠偏”可能发生在今年四季度。明年,由于中国仍有能力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可能会出现另一波热潮。当美元恢复强势时,可能在2012年,中国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像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样,遭遇雪崩。

[转贴]秦晖:中国居民消费率为什么奇低?

  作者:秦晖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一轮经济萧条发生以来,“Chimerica”现象成为当今世界上议论的一个热点。但在我国,这个说法同所谓“G2”说一样似乎主要被视为中国地位提高的标志,于是讨论集中于我们为此应该牛气起来摆出经济强国的姿态呢,还是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实力还无法与美国相比,因此小心不要被这种“抬举”所迷惑甚至“捧杀”? 但是其实,“Chimerica”或者说是“中美互补”现象之所以成为当今全球化经济中最醒目的一道风景,主要在于这样一种所谓的“互补”机制本身的特点,而不在于互补双方实力的评价。即便在“Chimerica”一词的创造者弗格森那里,它的意思也并非是说中国的实力已经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而是描述全球化中中美两国各自的奇特经济角色:美国这个典型的“过度消费”大国需要大量“外供”,而中国这个典型的“超低消费”大国需要大量“外需”,于是双方便形成了“互补”。这与实力地位上双方是否旗鼓相当,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危机前的泡沫时期,美国人从这种“互补”中得到了“高消费”,而中国从中得到“高增长”,但双方在各得其所的同时也已经有了牢骚:“超廉价的劳力、土地、资源付出,形不成有效进口需求,只换来巨额的‘绿纸’(账面美元)。中国人埋怨美国开动印钞机卷走了咱们的血汗,美国人埋怨中国廉价货砸了他们的饭碗,而一旦美元狂贬,美国完了,我们的血汗也白搭。” 危机一旦爆发,双方的抱怨立即升级。然而奇怪的是:双方的互相依赖似乎也明显升级:美国的消费窟窿越大,越希望中国增持美债,给他们填窟窿。而另一方面,中国的过剩危机越严重,越希望保住外需。于是一方面加强出口退税使产品更廉价,以适应美国因危机降低了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冻结劳动合同法,以降低生产成本维持“竞争力”,但消费不足却因此更难改变。 于是美国何以“高消费”、中国何以“低消费”便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笔者前曾指出:美国这些年来的“过度消费”现象既不能用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不能用观念上的“西方文化”来解释,它表面上的原因是美元的透支功能,而深层的原因是民主制度下“反向尺蠖效应”形成的国民“自由福利双膨胀”带来的消费激励。 而中国的低消费率则可以用相反的原因来解释。 我们先从中国自身的历史上看。中国经济由于前述与美国相反的政治体制的作用,消费率相对于投资(含储蓄)率一直偏低。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投资的产出效率低下,而投资需求又比消费需求高。“低消费,高投资,低产出”的结果是消费虽低,产出却并不“过剩”,甚至还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下常见的短缺经济状态。但是转入市场经济后,投资产出效率提高,便逐渐转为“低消费,高投资,高产出”,出现了通常所讲的“过剩危机”的形成机制。然而这个机制的作用能发展到哪一步,却不仅仅取决于经济本身。 纵观最近几十年来中国消费率与“过剩”的发展变化,可以发现它除了与经济形势及经济体制的变化相关外,还与政治演变有着一般“纯经济学家”不大注意的有趣关联: 从 1978年改革开始到1980年代的大部分时段,由于“文革”时期的严厉专制松弛,宽松气氛下禁欲主义消退而消费欲望复苏,同时经济市场化程度尚低,尚未形成经济过剩的机制。因此这时一方面延续着计划经济以来的短缺经济状态,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率却比改革前大为提高,1981年达到52.5%的空前绝后水平。这个时期中国的外贸也一直是逆差,完全没有“外需拉动”的情形。 1987年,当时的青年学者王建提出“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这实际上就是后来的外向型出口拉动经济模式。但是当时中国“内需”正旺,王建为实现他的主张而提出的四项建议中的一项就是要求政府“控制国内消费水平上升速度”,以便腾出产能用于出口。这个建议被采纳。但是在1980年代末的政治宽松空气下,内需并不容易压抑,“控制”两年后消费率反而从49.89% 微升到50.91%。 然而1989年后政治条件明显变化,消费率即从这年开始掉头向下,从1989年的 50.9%,连续5年急跌后,到1994年就跌到了43.5%。这个时期的市场化进程,在许多阶层(主要是弱势阶层)1989年后失去讨价还价能力的情况下明显加快,“原始积累”高歌猛进,几年前王建想压也压不下来的消费率,如今不用压就掉了下来,而且很快变得“拉”也拉不上去了。整个国民经济这时也历史性地由短缺转为过剩,而且过剩的程度发展很快,在1994年已经出现了过剩危机导致经济“硬着陆”的危险。 但是恰在这时“外需”大显身手,1994年人民币汇率大调整后中国外贸由逆差转为顺差,而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地走向了“双顺差”大国。大量外需消化了过剩危机导致“硬着陆”的危险,保证了经济平稳发展,也使中国的增长模式具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出口导向型特点。 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后中国的出口面临压力,从此“拉动内需”之说响亮起来,到现在已经响了10多年。这个时期虽然拉动很吃力,但内需大体还能维持一个稳定水平,2000年居民消费率为46.4%,还略高于1994年。 2001 年中国成功加入WTO后,“低人权优势”的巨大“竞争力”使中国在全球化中如鱼得水。经济进一步加速,“中国奇迹”更加耀眼,而经济的外向型特征也大大突出。外资潮水般进入,出口爆炸式增长,“双顺差”乃至“三顺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连同“误差与遗漏”项)越来越突出。然而在这一切成就背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却前所未有地大幅下滑,从2000年的46.4%滑到了2006年的36.2%,2007年更跌到了35%的新低!很少消费的中国人把越来越多的产品送到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去换“绿纸”,到“全球海啸”时已经累积换了两万多个亿!“绿纸”不知放在哪里好,于是大买美国国债。中国成了美国在全球最大的债主,为填补美国“过度消费”的窟窿作出了最大贡献。 我们再来看看横向的比较: 应该指出,近几十年来走出口拉动型经济发展道路的国家不只中国,尤其在东亚、东南亚,高出口、高顺差、高外汇储备的现象在不少“新兴工业化地区”都是一个重要阶段。这些经济体在这个阶段的消费率也不高,但却远远没有低到今天中国那种程度。如日本在这个阶段最典型的1980年消费率为55%,韩国在1990的消费比例为 52.3%,马来西亚1990年为51.8%,泰国1990年为56.6%,台湾1980年消费率也有51.5%。这些消费率都比如今的中国高了十几至二十个百分点。 还有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经常成为与中国比较的对象,但印度1980、1990与2002 年的居民消费率也分别达到72.1%、61.7%和64.9%。印度虽然并非高顺差的出口导向型国家,但在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积累率也比较高,从 198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2008财政年度的39%,在年经济增长率提高到9%的同时,居民消费率也从1980年代的70%80%降到2008年度的54%。可以说,高积累率推动高增长应该是合乎逻辑的,并非哪个国家独有的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也没有像中国那样过分。最近这些年来印度居民消费率虽处于历史低位,但仍比中国高得多,而它的经济增长率只比中国稍低一点儿。 最后,同样作为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前计划经济国家”,中东欧诸国(即所谓“新欧洲”国家)制造业也很发达,转轨后向西方出口制造品也有大幅度增长。但是这些在民主制下进行转轨的国家,与中国的明显不同在于它们的居民消费率提高得很快。反映在外贸上,就是中东欧转轨国家的出口明显增长的同时,它们的进口同样在增长,甚至增长得更快,以至于不时出现外贸赤字。由于转轨期民主制下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会吓跑投资者,农会赶走圈地客”的现象,欧盟也有劳工标准和福利门槛的要求,东欧并没有像“剧变”之初一些人预言的那样出现外资争相涌入、血汗工厂的廉价商品洪水般涌出,而国人却消费很少的“中国现象”。在市场与人权都“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它们的GDP增长率没有中国高,但在世界上仍然属于高增长之列。而它们居民的消费水平、社会公平程度与社会保障都比我们强得多。当然它们的经济也有问题,然而却与我们相反(与美国倒有点类似):它们的问题不是“内需不足”,而是“内需过度”。在全球化背景下它们也受到这次危机的感染,然而其表现也是西方式的,而不是中国式的。 总之,无论就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纵向分析看,还是就中国与其他国家及经济体的横向比较看,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因素是多样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处于高增长阶段、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都会影响居民消费率的提高,还有些人说儒家文化有高储蓄传统,也会压低消费率。同时不言而喻的是,居民消费率也并非越高越好,处在上述几种因素影响下的国家消费率低一些是正常的。很多穷国与经济停滞国家积累率低下,一点点产出吃光了都不够,居民消费率显得奇高,这同样是一种病态。 但是无论如何,像我国如今这样奇低的居民消费率,无论与东亚、东南亚那些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类似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相比,与印度那样同处于高增长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相比,还是与“新欧洲”那些同样发生了经济转轨、并且增长率也很高的“前计划经济国家”相比,甚或与文化传统相似的韩国、台湾等东亚“儒家文化圈”中经济体相比,我国如今的居民消费率都要明显地低得多,在国际国内这都被认为是不正常。而且造成这种奇低消费率的原因、至少与上面提到的那些类似国家相比,不能用上面列举的那些因素来解释。显然,这只能与我国独特体制下“低人权优势”造成的尺蠖效应对居民消费率的抑制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拉动内需”就不能仅仅在经济政策上做文章。最近陈志武教授指出:民主才能拉动内需。我以为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能够在“为自由而限权,为福利而问责”这两个方向上不断取得进展,逐步改变如今这种依靠“低人权优势”展现“竞争力”、GDP增长虽然迅速但成果分享方面的缺陷却日益严重的状况,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内有凝聚力、外有感召力的大国。

[转]美元中兴

  另一轮新兴市场危机可能会出现在2012年,但目前还不需要急于将纸币变为其他形式的资产 谢国忠/文      美元很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保持稳定。如果2011年美联储把利率提高至5%,加之较低的资产价格吸引外资,美元将上演周期性牛市,持续两年至三年。美元的长期走势取决于美国目前的医疗改革,但前景并不乐观。美国国会可能通过奥巴马政府议程中有关增加支出部分,但不会通过削减成本部分。美元的长期走势依然看跌。 美元周期性牛市可期 我对美元的看法,有两个方面发生了改变。首先,在2009年初,我曾认为,由于美国财政赤字激增,美元将会创下新低。此前的低点出现在2008 年4月,彼时美元指数(DXY)跌至71,比2002年时的高点下降42%。在雷曼兄弟破产后,由于风险偏好发生了剧变,美元成了“避风港”,美元指数迅速反弹了20%。此后,当风险偏好有所恢复,美指又下降了10%,并在其后三个月里一直在这个范围内浮动。 人们普遍看空美元,并引发了大规模资本流动,从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转入大宗商品市场及新兴市场的股市中,但是,美元近期汇率较为稳定。支撑美元的是持续增加的美国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二者已经超过并足以抵消美国新增财政赤字。随着美国家庭储蓄持续上升,美元很可能会保持稳定。 据美国经济分析局(EBA)数据,2009年二季度,美国个人储蓄率从2008年一季度的1%升至5%以上,这一数字很有可能在2009年底达到8%,并在2010年继续攀升至10%。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很有可能会高于GDP的10%,家庭总收入或将占到GDP的 70%。联邦赤字增加仍然大于美国家庭储蓄增长。这个差距将由企业存款完全抵消。随着家庭部门更趋节俭,企业部门需要减少投资。从2008年上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美国的贸易赤字大幅收窄,表明美国储蓄不足的问题得到了缓解。这使得美国对国外资本的需求减少,美元所受压力也随之减小。 我预计,美元的周期性牛市将开始于2011年,并且能够坚持两年至三年的时间,这比我以前的看法提前了一年。我那时的看法主要基于美联储将提高利率至5%的预期。多数分析师预测,美联储不会在美国经济转强之前提高利率。按照这个逻辑,因受制于美国经济疲软以及无力吸引资本的低利率,美元可能复苏无望。我认为,虽然利率较低,但美国经济仍将持续疲弱,原因有三:首先,美国家庭部门必须花很多年增加储蓄以偿还债务;其次,供需不匹配需要时间再平衡;最后,美国金融机构仍然背负着不良资产,在可预见的将来,无力增加贷款。美国政府已经改变了美国金融机构“按市值计价” 的规则,使它们能携带约为1万亿美元、超过其总股本的有毒资产,而不必担心后果。 美国处置不良资产的办法,与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做法一样。那么,美国会不会也像日本当年一样,经济不振也不用担心通胀?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大宗商品价格对于美国利率十分敏感,而且,经济全球化不能像以前一样压制通胀。大宗商品价格是美元计价的,如果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必然刺激市场投机。 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也会提高通胀预期,并可能引发“价格-工资”的循环上升。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联储需要“钉住”石油价格。 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化一直扮演着“去通胀”的力量,但是,如今恰恰相反。新兴经济体成本上升快于美国。与其他主要货币相比,美元已经调整得很充分,但是,相对于新兴经济体的货币,美元仍被高估。然而,新兴经济体正降低币值,来促进本国出口,这就造成了其资产价格膨胀,反过来又使其成本膨胀。由于国内物价上涨,新兴经济体货币通过对美国进口,将通胀传递到美国。 泡沫破灭后,日本和美国的汇率政策有一个显著区别:日元升值而美元贬值。由于货币呈强势,经济本身却持续疲软,日本被困于一个低利率的通货紧缩均衡中。过去三年,疲软的美元已经储存了大量的通胀压力。美国升息是对此前货币贬值的补偿。 除了利率,从2011年起,资金也将从新兴经济体流向美国。新兴经济体资产膨胀是靠一股势头得以维持的。一旦这个势头停止,投资者将会认识到,即使考虑到其增长潜力较高,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仍要远远高于美国。然后,资本流动将发生逆转,和1996年至 1997年发生的情况类似。美元长期疲软曾将资本逐向新兴经济体,并使其资本市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充满了泡沫。大多数投机者认为,泡沫将一直持续下去,然而,当美元步入牛市,灾难也就来了。很显然,几乎每一个新兴经济体届时都将陷入危机。如果说另一轮新兴市场危机可能会在2012年出现,我对此毫不惊讶。 美元长期仍看跌 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价格视供求关系而定。其内在价值就是利率,汇率则是其外部价值。过去的2000年以来,货币一直以金或银为媒介。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决定了其对货币的需求。在工业化之前,经济增长微乎其微。因此,对货币的需求是相对固定的。如果黄金能够供应稳定,价格就能很好地平稳。当欧洲殖民列强发现美洲后,带回大量的黄金和白银,这导致了欧洲通货膨胀。 在工业化时代,经济快速增长导致货币需求增长比货币供应快。通货紧缩成为工业化过程中的常态。货币升值激励了资金囤积,这可能会导致通缩恶性循环。通常,货币制度以纸币钉住黄金,这就是所谓的金本位。它的优点是,通过信用体系的乘数效应,总货币供应量可能会比实际黄金储备大。 由于增加供给的成本相对较小,因此,纸币一直有贬值的趋势。一个流行的经济理论是“货币幻觉”。它的前提是,人们不能立即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增加二者联系起来。因此,当货币供应量刚开始增加的时候,人们愿意为同等数额的钱,完成同等量的工作。这个假设是凯恩斯主义刺激政策成立的关键。由于央行必须持有与其印制的钱足够的黄金,因此,金本位制限制了货币供给。在信用体系内,可以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乘数效应,最终影响货币供应总量。 中央银行关于保持币值稳定的历史记录是相当差的。自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就开始贬值,从每盎司黄金36美元跌到945美元。以黄金计价,美元已经贬值了96%。人民币从20世纪80年代钉住美元,以黄金计价,人民币已经贬值99%。这种大规模的纸币贬值,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因为受到政治压力,各国中央银行需要解决短期问题。这对货币持有者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这就是为什么央行行长要么很老,留着长胡子;要么就是一副学究模样,因为他们需要树立一个老成持重的形象,这样才能“愚弄”老百姓去持有那些不断贬值的资产。我并不是说央行的银行家们都很邪恶。尽管“独立性”是中央银行的口头禅,他们也只是在听命并取悦其“政治主人”。当压力袭来之时,千万不要相信你的中央银行。 美元的长期前景依然看跌。关键在于财政平衡。如果一个政府维持庞大的赤字,其中央银行应该顺应这种形势。否则,如果央行提高利率,将摧毁经济。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元的未来依然不稳。 2009年和2010年,美国政府很可能承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10%的财政赤字。这还不够可怕。当美国经济复苏时,财政收入也会随之增加,财政赤字将下降。美国财政平衡最大问题是医疗开支。2009年,美国的医疗保健费用可能达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6.5%,在20年里翻了一番,相当于经合组织国家(OECD)医疗开支费平均水平的2倍。医疗开支占美国GDP的份额以每年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近一半医疗费用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除非这一趋势得到扭转,否则,美联储将被迫印刷钞票,以应付财政赤字。 奥巴马政府将医疗改革作为其首要任务。如果改革成功,美国经济和美元都将有不错的前景。奥巴马的议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支出1万亿美元,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将15%目前仍未纳入医疗保险的人口归入医保体系;二、提供购买医疗保险的公共化选择。其中,第二部分目前遇到强大阻力。由于医疗卫生占经济总量的六分之一,可以想见,会有多少人因此举损害其个人利益,从而反对此项改革。据我所知,美国今年秋季召开国会时,将会通过第一部分法案,而忽略第二部分。如果美国政府真能为那些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提供医疗保险,这将是个值得称赞的社会成就,但它将会使财政状况更加恶化。 美国医疗保健问题的根源,在于它的激励机制:由于并不需要支付额外费用,患者要求接受昂贵的医疗服务;医院、医生和药物供应商向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患者滥收费,保险公司不断提高保费,以支付上升的成本。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一份关于美国医疗系统的报告显示,美国医疗保健支出的三分之一是由于投入成本过高导致的——医生、护士等人员的工资比其他国家都高,但是,工作效率差强人意。在一个成本社会化而收益个体化的制度里,定价过高和效率低下是必然的。 美国的人口结构趋势将使其医疗成本日益庞大。医疗保健费用会随着人的年龄增加。由于美国“婴儿潮”逐渐退去,医疗费将会上涨得更为迅速。美国财政平衡正走向一场灾难。很可能在某个时候,美国会经历一场恶性通货膨胀。 货币的价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美国的情况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和日本,老龄化都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由于这些国家较高的家庭储蓄足以支付其巨额财政赤字,因此,其货币相对强劲。然而,未来可能并非如此。日本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0%。欧洲国家约为100%。只要这些赤字还能够用国内储蓄抵补,政府就可以继续增加财政赤字,并通过保持低利率来掩藏过重的财政负担。低利率必须辅之以强势货币。但是,从长期来看,强势货币将造成经济疲软。因此,未来其收入及储蓄都将相对较低。在未来十年中,欧洲和日本可能需要通过发行货币来撑起赤字,这将导致其货币疲软。 老龄化是拖累币值的主要力量。恶性通货膨胀可能会散播到世界各地。由于美元长期前景不妙,这将同时不利于其他货币。在持有货币的时候,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但是,目前不用急于将纸币变为其他形式的资产。在许多国家,股票和资产被严重高估,尤其是中国。对于被高估的资产来说,货币仍然相对便宜。但是,当泡沫破裂的时候,不要忘了将资金转成股票和房地产   作者为《财经》杂志特约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 本文见《财经》杂志 2009年第18期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31日

[转贴]中国性格的奴性和奸性

近来,看到网上有人讨论中国性格,哑然失笑,几乎全部是吹捧国家和国民的伟大,没有人探讨另一面,国人最普遍的一面,国人几千年文化养成的基本性格,奴性与奸性,每个包括无数的评论家,所谓的智者,所有的领导人都共同具有的性格,而不自知,真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所谓的奴,从字的表面看,又是一个女人,所谓的奸从表面看,是干了一个女人。如果将“女人”的表面意义推广,就是一个下等人,也就是说,奴是下等人,奸是玩弄下等人的人。这个性格,涵盖了中国历史,现代,包括中国的行政司法和教育。 将下等人的奴延伸开来,也就是被玩的人,甚至不得不被人玩弄的人,凡是奴隶,只能是下等人,不能问上一级能做什么和想做什么,以及对不对,更不能问上一级的决策情况和财产情况,不允许有知情权,还要偶尔为上一级的决策失误承担全部责任。但凡奴隶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都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而是依靠上一级或者更上一级的强奸自己获得的快感后,提携自己来获得。于是社会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奴隶。从事农业者,可以称为农奴,给工厂或者公司打工者,称之为工奴,从事与教育者称之为师奴,从事于行政者,称之为官奴。当兵的人,可称之为兵奴,经商的人,向来是官员的奴隶,称之为商奴。 与奴相对应,奸也就是玩弄别人的人,有奴就有相对应的奸,管理农民而获得利益而产生快感的人,可以称呼之农奸,管理工厂而压制工人获得利益而获得快感的人称之为工奸,管理教育获得利益而产生快感的人称之为师奸或者校奸,管理官员获得利益而产生快感的人称之为官奸,管理商品获得利益产生快感的人称之为商奸(所谓的奸商)。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基本都是奴的状态,不能成为奸者,称为奸的人,都是奸和奴的两面性,一方面去强奸别人,另一方面,有被上面的人物奸污。甚至在奸横行的时代,不是被奸,而是主动送上去要求被奸,以获得被上面的人得到快感来提携自己,以便自己将来能奸更多的人,也就是通奸吧。所以奸者几乎全部处在奸别人和别人奸的分裂状态。 因而既然是奸者,强奸奴而获得利益产生快感,无论是强奸或者通奸,总之是出卖奴的利益来获得的。于是中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奸者。现在人经常争论,为什么汉奸那么多,现在看来一点都不奇怪,中国的管理人员有几个不是奸者哪。只是出卖那些人的利益而以。只是出卖不同人的利益而以。出卖一个民族者,称之为汉奸,如之前的汉奸为什么那么多,岂止日本进入中国,满清,蒙古入主中原,那些管理者不是汉奸阿,让这些奸管理的奴不过是汉人而以。又如力拓案件等等,强奸万民利益而以。强奸英雄的人称之为奸雄,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 现在强奸人而获得利益的人更无处不在,只不过没有人称他们为奸,实际上本质就是个奸奴社会。奸一个县城百姓利益的,没有人称之为县奸,要不然当领导的为什么那么富有啊,侵占老师利益的没有人称之为校监,如东部沿海某大学,给市政府建体育场花费数亿元,致使老师津贴经常不发放,而美其名曰,这是领导的事情,老师无权过问,这不就是校奸吗。最近网上有人提出,为控制高考加分腐败,撤销所有校长,这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校长都是校奸吗。中国行业之多,其奸不可胜数,作可怕的就是国奸了。以国家名义行奸污之时。如老百姓常说的电话安装费,漫游费等等,依此观之,国奸将万民为奴隶阿。最近,有报道我国拟提取职工工资1.5%-2.5%作为培训经费,这是什么问题,是国家培训万民,还是公司培训员工,还是培训公务员。实际上就是国家收取费用为名,行奸污亿万百姓为实阿。 中国的奴文化和奸文化渗透到社会的所有方面。有三件事情我们可以用中国的奴文化和奸文化来分析 第一件就是最近沸沸扬扬的俄罗斯灰色清关事件,好像这是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事情,没有听说其它国家也有广泛的牵连,俄罗斯海关贪污腐化不假,也就是说,要奸污商人,商人从此过,留下买路钱,有主人意识的商人,看社会环境不好,可以不去投资,如果想强奸的人,看没有人可以强奸也就会收敛心性,可是国人恰恰是奴文化和奸文化的国家,如果国人都正常通关,即使时间长,时间久了,也就变成了正常贸易,可是国人走捷径阿,送去被强奸而获得快速通过,这是赤裸裸的奴文化的体现吗,其目的不就是为了赚钱在去强奸俄罗斯百姓吗,又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奸文化。这就是相当于俄罗斯官员想贪污,我们马上送上金钱,官员想强奸我们马上送上女人。中国特性的悲哀啊。而凤凰卫视的评论中还在为中国商人叫屈,而我却想说两个字,活该,败坏了国人的名声。 第二件事就是网上看到一个消息,中国人到非洲去的时候,海关重点检查中国人。其原因是外国人不行贿,人格比较独立,,海关得不到好处,时间久了,自然放行,也就很少检查了,中国人的奴文化再次显现出来,检查中国人的时候,中国人为了快速过关,给些小费,时间长久后,看到国人就抓,以获得好处。这不就是中国的奴文化吗,要求去被强奸的目的是快速过关,其后果是国人到哪里都受到歧视。这和俄罗斯的灰色清关有什么不同吗。 第三件事情就是,随时可见的行贿。从小给幼儿园老师送礼,读书时给小学老师送礼,一直到高中。工作了给领导送礼,号称礼义之邦,实际上就是奴性之邦。以至于现在送小礼都不可以了因为领导要争大钱。就连送小恩小惠的老师来说,都不收小礼了,更何况领导。暑假时,东北同学来电话,说起老师,那里的高中老师给孩子辅导一小时至少300-600元,以至于上课问问题老师都没有时间回答,办辅导班的时候不是复习,而是正常授课,正常上课的时候开始讲题,如果学生不上辅导班根本就跟不上,真是老师强奸学生和家长阿,给领导送礼更不用说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中国的奴性和奸性文化的体现,此文化延伸到国外,就一定会出现上面的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 一个奸者不容易生存,可是社会精英全部为奸者,为奸者联盟成立了深厚的土壤,于是同一级别的奸者联盟便宣告成立了,这就是所谓的圈子,为他们相互之间互相强奸民意打下了基础,奴者不敢反抗,奸者回乡团结,也就是回到了稳定状态。 在网上,看到讨论中国性格时,经常谈到以前几个问题,看到几个字眼:和,孝,坚韧,勤劳,中庸,顽强,冒险精神等等,让我们看看这几个字 和,中国人真的讲求“和”吗?国人的和本质上是等级的,和字恰恰表现了奸者联盟的状态,国人常说我们多内狠,对外和,而国家又讲求以团结为荣,说明,和的等级性,和,通常是奴性之间和同级奸者之间的和,对外的和几乎全在奴的眉上,没有看到奸者和奴性之间讲究和谐,中国虽不富有,但贫富差距如此之大,恐怕世界之最,你就知道中国的“和”意义,所谓的和不过奸者集团的代名词以及对外的宣传而以 在看中国的孝和勤劳,这本是国人的光荣传统,但千百年的社会已经完全不一样,孝不是单纯上对父母的感恩(如果真是这样,国人之兴),更体现了对领导的孝心吧,外在的表现给领导好处的多少,这时候更多的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奴性。特别是勤劳,更多百姓的勤劳换来的是温饱而以,换来奸者的更多利益,甚至更多的奴者,连个联盟都没有,唯一的联盟还是奸者制定的联盟—-奸者的工会。 中国是奴与奸者的社会,怎么会有坚韧和顽强,坚韧如杨佳者,在上海已经被杀头,目前被变成精神病患者,顽强如通化钢铁工人者,已经变成不明真相的人,奴者与奸者的矛盾,怎么能容忍奴者的坚韧和顽强。中国几千年的生存恰恰体现了一个字奴字吧,给蒙古人当奴才,给满清当奴才,反正是奴才怎么当都一样啊。老子说的好,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老子还有一句话“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恐怕这才是国人延续几千年的坚韧和顽强的写照吧,要不然,南京屠杀时期发生过几个日本人看守几千国人的故事了,也不会出现现在的奸者之唯上,不唯奴了。而所谓的冒险精神不过是亿万奴中的几朵浪花而以,构不成一个民族的性格。 让我们看看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不偏,庸不易,这是中庸的原本解释,也就是说在奸与被被奸者把握一个度,说到底,告诉我们奴者也有个底线阿,要不然出现通化钢跌的事情可不是好事情啊。 由此观之,国人的特点无外乎两个字,奴和奸。而国人都非常奇怪,每个人当作奴的时候只是咒骂而不反对,一但能当上奸者,又欣喜若狂,要不然很多大学教授争着去当副处长,国人的耻辱吗?因为副处长也是个奸者,大学教授也是个奴者,这就是根本区别所在,国人就在这奸人与被奸者中生存。我们衷心地希望国人变成一个公民,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奸者变成服务者,每个人都不在被奸,也不要奸污别人,那样才能变成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那时候,谈论中国性格可能更好一些

[转贴]美国德兰公司:中国人像迷失的狗

  美国兰德公司是一家著名的非盈利的研究机构,为美国官方提供"客观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最近,他们公布了一份对中国现状分析报告,即有肯定,也有严厉批评,值得国人反省。本文观点来自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 如果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富裕和统一的国家,我们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就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第二次欧洲大战。中国能够阻止日本侵略或者打败日本。美国在这些冲突上的花费从根本意义上会减少很多,因为珍珠港事件不会发生。我们和整个世界,更不用说10亿中国人,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经为中国的弱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世界需要一个健康的中国。 中国的需求对日本走出衰退起到了促进作用。日本状况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风险。关于这一点,怎么说都不夸张。日本巨额的债务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逐渐波及到全世界。在中国有力的帮助下,危险似乎已经过去。中国全球化给美国带来了很多影响。最明显的是,中国成为美国商品最大的市场。 可口可乐早就完成了那个看上去像是神话的目标:卖10亿瓶可口可乐;曾经嘲笑中国梦的通用在中国卖了很多的别克汽车,在困难时期,中国带来的利润占通用利润的很大一部分;中国联想购买IBM个人电脑业务,挽救了这个垂死部门的工作岗位。中国提供更低价的生活必需品给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对我们不是那么富裕的居民而言。有迹象表明由于能够购买中国低价的出口货物,低收入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可能提高了5%到10%。 中国金融体系的不合理意味著中国建造了垂死企业,导致巨大的生产力过剩。近些年来,中国财政政策上的反复无常导致过度建造,对铁、铝、水泥和其他原材料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日本人和现在的中国人看上去似乎会买下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是当你看到他们的财政状况的潜在问题时,你会发现一个黑洞。日本人在90年代陷入了这样一个黑洞,至今还在努力地爬出来。中国人很多年后仍将会为目前这种无节制的狂热的购买行为感到心痛。 目前,中国面临著巨大的挑战。中国的银行是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糟糕的银行。中国每一代,都有相当于美国规模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每年,都有1200-1300万新工人加入就业大军。在制造业,生产力对就业的影响比我们国家要严重得多。到20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会使工作人口与不工作人口的比率成为世界上最糟糕的,比日本更甚。如果没有特效的新政策的话,中国的经济在那个时期就会狠狠地撞墙。到2020年,以我们的标准来看,它会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 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 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资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即无止境的追求利润,忽视人的尊严。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地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 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 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十字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美国国务卿赖斯对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发表讲话

9月18日,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 对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发表讲话,以下是讲话稿的中译文,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IP)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务卿赖斯对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发表讲话

2008年9月18日星期四

感谢克雷格∙肯尼迪(Craig Kennedy),谢谢你发表如此盛情的介绍词。感谢到场的参议员贝内特(Bennett)、国会其他成员和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各位理事。感谢基金会每一位成员,谢谢你们邀请我今天来这里对你们发表讲话。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织,对我们的跨大西洋联盟来说尤其如此,同时对我们超越欧洲范围的伙伴合作关系也日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感谢你们为促进美国与欧洲在思想、目标和行动上的一致做出巨大贡献。在当今世界,这种一致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过去几年来,你们帮助我们巩固和加强我国与欧洲的关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为此我要对你们说,谢谢你们。

这是我第一次以国务卿的身份向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发表讲话。或许可以说,这也将是最后一次。你们知道不需要为这句话鼓掌,谢谢。

今天,我来这里,希望向你们谈谈最近我们经常反复思考的一个题目:俄罗斯。

我们大多数人对过去一个月中发生的事件都有很清楚的了解。发生这样的冲突,特别是格鲁吉亚(Georgia)与要求分离的阿布哈兹(Abkhazia)和南奥塞梯(South Ossetia)地区之间的争端,其原因十分复杂。问题可追溯到苏联解体之时。美国及其盟友曾多次努力,试图促进有关各方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实际上,这正是我在冲突爆发前一个月前往格鲁吉亚访问的目的之一,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 Steinmeier)等人对格鲁吉亚的访问也是如此。

格鲁吉亚的冲突有很深的根源。各有关方面都有错误之处,都曾经判断失误。但关键性的事实非常清楚:

8月7日,南奥塞梯的停火协议一再遭到破坏,格鲁吉亚村庄遭到炮击,格鲁吉亚政府向茨欣瓦利(Tskhinvali)和主张分离的地区内其他地点发起一次重要作战行动。数名俄罗斯维和人员在战火中丧生,十分令人扼腕。

这些事件令人担忧。但俄罗斯领导人侵犯格鲁吉亚主权和领土完整,越过国际承认的边界全面侵入格鲁吉亚,导致形势进一步恶化。数以千计的无辜平民被迫离开家园。俄罗斯领导人建立了深入格鲁吉亚领土的军事占领区。随后,他们又违反由法国总统萨科齐(Sarkozy)谈判促成的停火协议。

俄罗斯在此危机期间采取的其他行动也令人感到不安:俄罗斯危言耸听,称格鲁吉亚军队采取”种族灭绝”行动……对冲突期间美国的反应发表毫无根据的言论……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试图肢解一个主权国家……声称如何对待独立的邻国涉及”特殊利益”……以及拒绝允许国际监督人员和非政府组织进入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尽管该地区持续发生针对无辜格鲁吉亚人的民兵暴行和报复事件。

俄罗斯的行动更令人不安之处在于,这些行动与过去几年来日益恶劣的行为模式如出一辙。

我在这里所指的包括,例如:俄罗斯对主权邻国进行恫吓;将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政治武器;单方面中断《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CFE);威胁将核武器对准和平国家;向威胁国际安全的国家和组织出售武器;对俄罗斯新闻工作者、异议人士和其他人士实行迫害或采取更恶劣的行径。

上述行为模式反映出俄罗斯在国内日益专制,在国外日益霸道。

这种行为方式并不是没有引起关注和质询。我们在努力同俄罗斯发展建设性关系的过程中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对格鲁吉亚的攻击行动使俄罗斯领导人所走的路线彻底明朗化—-也使我们面临一个对俄罗斯及全世界至关重要的时刻。

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但并不是一个确定性时刻。

俄罗斯领导人正在作出一些不幸的决策。但他们可以改弦更张。俄罗斯的前途掌握在俄罗斯手中。但它的选择将在部分程度上受到美国以及我们的友邦和盟国的行动的影响—-取决于我们提供的实惠和我们施加的压力。

近来人们对我们如何会走到现在这一步众说纷纭。有些人试图将对俄罗斯近期所作所为的责任转嫁于他人。然而,不能将俄罗斯的行为归咎于像格鲁吉亚这样的邻国。

的确,格鲁吉亚领导人本可以更好地应对上个月在南奥塞梯(South Ossetia)发生的事件,否认这一点无益于任何一方。我们曾警告我们的格鲁吉亚朋友,俄罗斯要引诱他们上钩,若上了这个圈套便中正俄罗斯下怀。

然而,俄罗斯领导人还是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一场从一切迹象来看都是早有预谋的对其独立邻国的入侵。的确,俄罗斯领导人几个月前就为这种局面作了准备—-向格鲁吉亚分离分子发放俄罗斯护照,训练并装备其武装组织,然后以进行自卫为由,采取跨越格鲁吉亚边境的行动。

俄罗斯的行为也不能归咎于北约(NATO)的扩展。自冷战结束以来,我们和我们的盟友一直致力于北约的转型—-从一个在分裂的欧洲守卫防御工事的联盟转变成一个滋育欧洲发展,使之统一、自由、和平的机制—-并防范也对俄罗斯构成威胁的恐怖主义等危险因素。

我们让北约的大门向欧洲任何一个符合加入条件的主权民主国家敞开。我们支持所有走出共产主义制度的国家选择自己的发展路线和加入他们属意的机制的权利。

这一历史性努力获得了成功。我们的北约联盟中有将近一半的成员过去是沦陷国。成员资格展现的前景成为这些国家的积极动力:建立民主机制、改革经济、解决过去的争端──正如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及立陶宛等国所做的那样。

同样重要的是,在共建和平与繁荣的欧洲的过程中,北约一贯谋求使俄罗斯成为合作夥伴。2002年以来,俄罗斯几乎在每届北约峰会上都享有席位。因此,宣称这个联盟针对俄罗斯,完全是无视历史。事实上,我们始终并仍然认为,满足俄罗斯合理的安全需要的最佳状况,不是其周边国家软弱、分裂和贫困,而是其周边国家和平、繁荣和民主。

同样,将俄罗斯的行为归咎于美国──无论是认为对俄罗斯太强硬或是不够强硬对其利益太不照顾还是对其领导人存在太过天真的看法,也是站不脚的。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已经历了既有民主党也有共和党的三届政府──美国一直鼓励出现一个强大、繁荣和负责任的俄罗斯。我们不是以被征服的敌人、而是以新兴的伙伴来对待俄罗斯。我们既在政治上也在金融上支持俄罗斯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和自由和平社会转型。我们尊重俄罗斯作为强国的地位,期待合作解决共同的全球问题。

当我们的利益不一致时,美国与俄罗斯领导人进行磋商。我们寻求共同点。我们尽最大努力考虑到俄罗斯的利益和主张。这便是我们处理有争议问题的方法–从伊朗到科索沃到导弹防御等。我多次到访俄罗斯促进合作,最后两次是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Robert Gates)同行。

俄罗斯领导人越来越缺少相应的行动。他们最近的行为正在使一些人发出我们现在是否开始了新的冷战的疑问。没有,我们没有。然而,这确实令人发问:现在这个俄罗斯来自哪里?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如何变成了今天的俄罗斯?

毕竟,从许多方面来看,上世纪90年代是俄罗斯充满真正希望与前途的时期。极权国家解体了。就可以阅读的内容,可以表达的言论,可以买卖的商品以及可以如何结社而言,大多数俄罗斯人的自由度明显扩大。新型领导人应运而生,他们谋求使俄罗斯走向国内政治和经济改革,融入全球经济体,承担负责任的国际角色。

这一切都是事实。然而,许多俄罗斯人对往事有着另一种记忆。他们记忆中的过去10年充满放肆与无序、经济动荡与社会混乱;那是一个罪犯、帮派、不法巨商掠夺俄罗斯国家以及俄罗斯社会最弱势阶层的时期;那是一个令许多俄罗斯人──不仅是精英和前共产党官员,也包括普通百姓──感到羞辱和茫然的时期,而我们在西方并非完全意识到这点。

我记得这个俄罗斯,因为我亲眼所见。

我记得一些年老的妇女在阿尔巴特(Arbat)老街两旁出售一生积聚的财物–盘子、破碎的茶杯、任何可以变卖的东西–以求糊口。

我记得从东欧归国的俄罗斯士兵不得不住在帐篷内,因为国家太弱、太穷,无法为他们提供适当的住所。

我记得与俄罗斯朋友们谈话的情景,这些宽容、开放、追求进步的人们,他们在前一个10年中有一种强烈的羞耻感,不是因为苏联的消亡,而是由于祖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莫斯科大剧院(Bolshoi Theater)破落不堪……靠养老金过活的人无力支付账单……1992年俄罗斯派出的奥林匹克代表团在入场时打着一面无人见过的旗帜,在获颁金牌时播放的是一支无人听过的国歌。俄罗斯已经江河日下,辉煌尽失,这是何等的屈辱。

这不是原谅俄罗斯行为的理由,但它有助于显现其渊源,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普通的俄罗斯人在前一个10年结束时为新领导人的出现感到欣慰和骄傲,这些领导人寻求重建俄罗斯国,再度扬威于世。毫不奇怪,一个并非完美的当局胜于行同虚设的政府。

人们看到一个日益明显的趋势:在追求重建俄罗斯的正当目标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朝向黑暗的转折:个人自由受到压制……执法者为所欲为……腐败渗透了俄罗斯社会的各阶层……历史上因臆想所产生的受害心态和具有攻击性的冲动再现于俄罗斯,使之把邻国的新兴民主体制–特别是近年来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出现的所谓”颜色革命”(Color Revolutions)–不是视为更大的安全保障,而是看作对俄罗斯利益的威胁。

但是,无论它走什么道路,今天的俄罗斯已不再是当年的苏联–其领土面积、势力范围、目标的广度及政权的性质都已经发生变化。今天的俄罗斯领导人不再宣称其意识形态是放诸世界而皆准的真理、没有提出可取代民主资本主义的愿景,也没有能力建立一个拥有附属国和足以争雄的组织的体系。苏联的权力基础已不复存在。

尽管他们的领导人实行极权统治,但俄罗斯人民今天享有更大的繁荣和更多的机会,在某种意义上也比沙皇或苏联时代享有更多的自由。俄罗斯人民日益强烈地要求通过全球交往受益–增加就业机会、引进新技术、出国旅游、享受高档商品、获得长期抵押贷款。

有了这样的繁荣与机会,我无法设想大多数俄罗斯人会希望返回苏维埃时代,当时他们的国家以隔绝于西方的市场和体系而自豪。

因此,俄罗斯领导人正在作出的选择具有更深层的悲剧性,不仅是他们给别人带来的痛苦,还有他们强加给俄罗斯自身的使之走向衰弱的代价–难以想象他们竟以这种方式损害俄罗斯企业花费巨大精力建立起来的国际信誉……也难以想象他们竟以这种方式把早已抛弃共产主义的俄罗斯人民已经取得和即将取得的成就作为赌注而冒险一博。

究竟是为什么呢?俄罗斯进军格鲁吉亚仅仅证明了已为人知的事实–俄罗斯能够利用强大的军事优势惩罚一个弱小的邻国。但格鲁吉亚没有被打垮,其民主将会持久,其经济将得到重建,其独立将得到巩固,其军队最终也将得到重建。我们期待着格鲁吉亚以和平方式恢复领土完整的一天。

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没有–而且将不会–达到任何战略目的。俄罗斯领导人不会达到他们通过这场战争推翻格鲁吉亚政府的主要目的。而我们当前的战略目标是向俄罗斯领导人阐明,他们所做的选择正在把俄罗斯推上一条自我孤立、置身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单向道。

实现上述目标要求负责任的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我们的欧洲盟友–坚定不移,团结一致。某些俄罗斯领导人似乎先入为主地认为:只要对自由国家施加足够的压力–只要恐吓威胁、肆意行事–我们就会退缩、遗忘,最终还会让步。一旦让这种谬论得到证实,后果将不堪设想。

美国和欧洲必须出面制止这种行为及其所有鼓吹者。为了我们的利益–为了俄罗斯人民的利益,他们理应同世界其他国家保持更好的关系–美国和欧洲绝不能让俄罗斯从侵略中得到任何好处。在格鲁吉亚不行,在任何地方都不行。

因此,我们和我们的欧洲盟友一致支持格鲁吉亚。萨科齐(Sarkozy)总统在这条阵线上发挥的领导作用特别值得称赞。跨大西洋联盟是团结的。就在本周,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Jaap de Hoop Scheffer)率领北约全部26个成员国的常驻代表访问了第比利斯(Tbilisi),对我们的格鲁吉亚朋友表示坚定不移的支持。进入欧洲-大西洋联盟的大门仍然对格鲁吉亚敞开,我们的联盟将继续通过新组建的北约-格鲁吉亚委员会(NATO-Georgia Commission)努力实现这一前景。

我们和我们的欧洲盟友还将继续领导帮助格鲁吉亚重建的国际努力–这项努力已取得显著进展。美国已提出向格鲁吉亚提供1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计划。欧盟也已承诺提供5亿欧元。欧盟还准备向格鲁吉亚派出一个大型非军事观察和监督团。

此外,在美国和欧洲的支持下,7国集团(G-7)外长谴责了俄罗斯的行动,并承诺支持格鲁吉亚的重建。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也承诺向格鲁吉亚提供4,000万美元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批准一笔7.5亿美元的备用信贷。尽管莫斯科(Moscow)仍试图阻挠,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正在制定增加观察员的计划。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俄罗斯的行动没有得到什么支持:丹尼尔∙奥特加(Daniel Ortega)和哈马斯(Hamas)的赞赏根本称不上是外交胜利。

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俄罗斯各邻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我们将阻止俄罗斯妄图将主权国家和自由人民纳入早已过时的所谓”势力范围”的任何举动。

美国和欧洲正在巩固我们同俄罗斯各邻国的关系。我们作为一个大集体共同努力,包括我们在芬兰(Finland)和瑞典(Sweden)的朋友在内,他们在最近这场危机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伙伴。我们支持有价值的行动计划,例如挪威(Norway)提出的高北纬(High North)政策。我们还在努力化解其他地区性争议,例如有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的争议。我们不会允许俄罗斯对我们这个欧洲-大西洋共同体的前途投否决票–他们既无权否决我们邀请哪些国家加入,也无权否决接受邀请的国家的决定。我们特别明确地向我们的乌克兰 (Ukraine)朋友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和欧洲正在深化双方的合作以增强能源的自立–同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和里海国家进行合作。我们将扩大开放性的全球能源经济,制止滥用能源的行为。决不可能由俄罗斯这家公司实施一套规则,而对其他国家实施另一套规则。

最后,美国与欧洲以及我们在世界上众多的朋友和同盟者决不能让俄罗斯领导人左右逢源–既从国际规范、国际市场和国际体制中获益,又对其中的基础发起挑战。从来不存在第三种做法。19世纪的俄罗斯和21世纪的俄罗斯不能同时在世界上运行。

俄罗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就必须完全融入国际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但俄罗斯处于一半进一半出的极不稳固的境地。如果俄罗斯不希望仅仅是一个能源供应国,其领导人必须认识一个确凿的真理:俄罗斯的成功要依靠世界,俄罗斯无法改变这种状况。

俄罗斯领导人已经看到,如果他们坚持霸道行为,他们的未来将会怎样。与格鲁吉亚的情况形成对照的是,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比1991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低。这种自己造成孤立的代价非常高昂。

俄罗斯与美国在民用核能方面的合作毫无结果。俄罗斯领导人使本国经济残败不堪。俄罗斯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一事现已遇到问题。俄罗斯希望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努力也同样如此。

但对莫斯科来说最惨痛的结果也许是:其所作所为从根本上使人们提出这样的疑问:什么人对俄罗斯未来的设想在实际指导这个国家的行为?就在不久前,新当选的俄罗斯总统还曾对俄罗斯的未来提出积极、前瞻性的设想。
这一设想考虑到俄罗斯面临的种种困难:人口持续下降,严重的健康问题令人忧虑……俄罗斯以西地区的经济实现了高科技、多样化,俄罗斯以东也越来越如此,但俄罗斯迄今仍未达到这样的程度……此外,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少数城市与俄罗斯农村地区人民生活质量差别悬殊。

这一设想要求加强法治、根除腐败、改善俄罗斯的民生,不仅要为少数精英人物创造机会,而且让俄罗斯全体公民共享国家的日益繁荣。

这一设想的实现要依靠梅德韦杰夫(Medvedev)总统所说的四个”I”,即为拓展俄罗斯经济,进行投资(investment)、创新 innovation)、制度改革(institutional reform)和改善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s)。

这一设想认识到,俄罗斯决不能在对抗和分离的基础上与全世界发展关系。

如今,当全世界越来越不按”极”划分时–多极、单极、当然也包括两极,情况尤其如此。在当今世界,各国必须与很多有影响的国家发展牢固的、具有独特联系的网络。

今天的这种形势与上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已截然不同,当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受制于我们与俄罗斯的关系。我们通过这个透镜观察一切,包括我们同其他国家的关系。与苏联你死我活的意识形态冲突束缚了我们的手脚。每一个国家都必须选择一边,结果大大缩小我们的选择余地。

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世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结果之一是,美国获得了在更大程度上奉行多方位对外政策的自由。我们今天正在这样做。

我们正在制定前瞻性日程,参与此项努力的有巴西和印度等多民族民主国家,还有中国和越南等新兴强国──后者与我们的关系在冷战时期一度具有竞争性。

我们正在改变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等亚太盟国的关系──使之从共同防御平台扩大为全方位的助推体系,以加强区域安全,促进贸易,倡导自由,建设一个欣欣向荣的亚太地区。

我们正在重建与利比亚及类似国家的关系,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正在为加入国际秩序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我们正在深化与众多非洲国家基于共同原则建立的伙伴关系──并支持非洲为在21世纪获得成功而制定的新日程:公正治国、投资于人民、防治疾病、遏制腐败、通过经济自由推动发展。

我们正在大中东地区超越过去60年的政策框架── 在这60年里,多届美国政府基于冷战需要以自由为代价求稳定,最终一事无成。

我们正在和美洲的友邦与盟国规划-充满希望的未来──在冷战期间,我们的关系曾多次疏远。今天,我们努力在西半球实现民主发展、个人安全和社会正义的共同愿景。

俄罗斯不合时宜地炫耀武力不会使历史潮流逆转。俄罗斯有权决定它与其他主权国家的关系,这些国家──包括西半球的国家──也有权决定它们与俄罗斯的关系。

但是,我们深信,我们与邻国的关系──它们向往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更好的工作和更好的住房──绝不会由于几架陈旧的〝海盗旗〞轰炸机飞到拉丁美洲屈指可数的专制国家之一而削弱。在西半球日益走向和平、繁荣和民主之际,这几个专制国家已经落在后面。

当今世界充满取得进步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从恐怖主义到核扩散、从气候变化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建立伙伴关系应对这些挑战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俄罗斯的利益。

美国和俄罗斯在打击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我们和俄罗斯都希望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防止伊朗的统治者获得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武器。我们和俄罗斯都希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共处,为中东带来安定。我们和俄罗斯也都希望联合国安理会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由于双方僵持而无所作为。

回顾8月7日,美国和俄罗斯在上述各个领域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有着共同的利益。今天是9月18日,这些共同的利益并无改变。布什总统和普京总统于今年早些时候签署的《索契宣言》为美、俄两国促进我们的诸多共同利益提供了一个战略框架。

基于客观必要性,我们将继续与俄罗斯在共同关注的领域中合作。但是,如果我们的关系仅此而已,那将非常令人遗憾。要在国与国之间建立最佳关系,双方不仅要有共同的利益,而且要有共同的目标、理想以及价值观,最后这一点必不可少。

无论两国政府有何分歧,我们都不会让这些分歧阻碍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之深化。

因此,我们将继续赞助那些希望来访的俄罗斯学生、教师、法官、记者、工会领导人和民主改革人士访问美国。我们将继续支持俄罗斯抗击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努力。我们也将继续支持希望他们伟大的祖国有一个自由的未来的所有俄罗斯人。

我衷心希望下一届总统和国务卿访问俄罗斯,花一些时间与俄罗斯公民社会交流信息,并会见俄罗斯日趋减少但坚韧不拔的独立新闻工作者。

美国以及我们的友邦和盟国──不仅是欧洲,还有美洲、亚洲、非洲和中东──对我们为这个年轻的世纪制定的全球愿景充满信心:在这个愿景中,强国的定义不是其所能影响的范围,不存在你输我赢的竞争,也没有恃强凌弱的现象,只有全球市场中的公开竞争、贸易和发展、国家的独立、对人权的尊重、法治和对自由的捍卫。

这个全球愿景并非没有问题或挫折,甚至不能完全避免重大危机,正如我们在最近一些日子里所目睹的那样,但正是这种开放、独立的世界,这种人类历史上仅见的如此开放、独立的世界, 为全人类提供了一个更有希望共享和平、繁荣和尊严的机会。

俄罗斯领导人能否克服对另一个时代的怀旧心态,正确地认识21世纪的力量源泉以及行使力量的方式,此时此刻我们无法预知。何去何从,应由俄罗斯决定,也只有俄罗斯能够决定。然而,我们希望俄罗斯领导人作出负责任的选择──为了俄罗斯人民,也为了全世界。

如果有一天上海话消失了..(转)

        如同法国人以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法语为豪,美国人以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广的语言——英语为豪一样,我们中国人也为祖国有万千种方言为豪。普通话是我们共同的交流工具,而方言确实代表地方文化最浓缩的精粹。     令人惊异的是,在上海,文化的精粹遭人唾弃。先是新闻媒体倡议在公共场合不能说上海话,再是前两天有听众发短信到电台曰:”请别说上海话。“反对上海话存在的呼声看似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猖狂。恐怕这样下去,我们会有这么一天:    如果有一天,上海话消失了。我们就再也听不到轻清柔美的吴侬软语,再也不能用我们从小到大所熟悉的上海话来和家人打清晨的第一个招呼。当看到步履蹒跚、满脸皱纹的阿奶拿着那种竹板搭成的靠背椅子,缓缓地坐在上海那地势高低不平的弄堂里,手里挥舞着芭蕉扇时,我们此时应该说什么?这代老人恐怕还不会说普通话,儿时艰苦的国情使得他们中的有些人根本没有机会上学、学习普通话,我们与他们交流的唯一工具就是他们用了一辈子的上海话。如果上海话消失了,那老人们就只能用他们的充满血丝双眼凝视我们,微黑的皮肤上的点点老年斑和满脸的皱纹将他们隔绝于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隔绝于这寸他们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的上海热土,隔绝于他们养育十几年几十年的子子孙孙。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明白为什么他们总是愿意孤单一个、或者是与相依为命到白发的老伴在棚户阁楼里度过余生,而不是搬入那一套套价格不断蹿升的商品房中像照顾亲生儿女一般照顾他们刚出生的孙子。没有了上海话,他们无法沟通啊!没有人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他们也听不懂自己的亲人在说什么,一句方言将亲情永隔。     如果有一天,上海话消失了。那我们的油墩子将统统改名叫萝卜丝饼,我们的么似精将统统改名为麦乳精,我们的落苏将统统改名为茄子,我们的擦头将统统改名为出租车。更别提那些经典的诸如冲头、寿头、捏鼻头组忙。我们将不能用滩板来形容班级的最后一名、不能用特头落配和混林伐桑进来形容一个记性不好的小学生,不能用货灵子来形容别人对我们的暗示,我们的混枪死、泰造丝、来无米、擦路将没有人再听得懂,这些我们每天都用的词语将永远消失在地球上。     如果有一天,上海话消失了。电视里就再也不会放周立波,再也没有柏万青的上台,再也没有阿庆的那句“珍珠奶茶真好喝”,没有阿德哥、杜禄冠、老娘舅的声音。没有了周立波个则模子学国家领导人说话,没有了他告诉我们要把看的不爽的人“乃依组特”,我们生活的乐趣在哪里?难道上海人只能天天捧着电视机看央视吗?对不起,我们可能听不大懂东北二人转的大意、欣赏不了赵本山小沈阳的小品,难道我们连保住我们的周立波的权利都没有吗?我们把春晚的舞台让给了赵本山,让得他都买了一架私人飞机,沪语的情景喜剧演员们从来都只在本地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度过除夕之夜。这是我们过新年的方式啊!这是我们平时的休闲娱乐啊!难道这点都不能为人所容吗?我们不去争求,不料还是被人咄咄逼到绝境。   没有了上海话,上海就真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多元到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今天可以叫停上海话,明天是不是可以下令拆除所有上海的老式弄堂石库门,杜绝所有上海特色小吃?满大街的比萨牛排,却不见生煎锅贴与我们最自豪的浓油赤酱,成群成块的高价房屋,却没有蜿蜒曲折的青砖瓦砾,上海人该住在哪里?当有一天那些老式的六层平改坡工程的房子都要被霸占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就真正沦丧了,沦丧到一个丝毫没有历史文化可言的大杂烩,沦丧到一个社会治安混乱小偷猖獗的动荡城市,沦丧到一个邻里间互不相识人人都为攒钱做房奴而拼命地工作狂。还想看老人在夏天纳凉吗?还想听老年活动室里搓麻将的声音吗?还想吃到多汁的小杨生煎与浓醇的糖醋小排吗?还想穿着睡衣拖着拖鞋到小区迎接每日的第一缕阳光吗?对不起,这将只能在历史中去寻找了。     正如电台主播所说,你能跑到日本说你讨厌日本人请别说日语吗?更进一步,如果一个外国人跑到中国说他讨厌中国人请别说汉语,你会有何想法?冲动点的,冲上去以唇舌乃至武力教训这个不识相的家伙,而规矩点的,就请他以”团成一个团的方式,圆润的慢慢的离开这个你讨厌的国家“了吧!留上海话一条生路吧,一个人可以买郊区的房,接起薪低的工作,但不能丧失自己家乡的文化。 衷心希望这个城市能够和谐,所有人都能和睦相处,如果你热爱上海,那上海也同样爱你。如果你不喜欢上海,也希望你能够把这股怨恨放在心底。同样都是中国人,没有贵贱之分,更没有泯灭方言之谈。

[转贴]中国人永远不能是公民?

  如果中国人成为公民,就彻底违反了孔教规定的“家——国——天下”的思维定势。统治者就不再是孔教规定的那个全知全能的贤明的大家长,无法再“为民作主” 了。这等于让统治者自动放弃做全民大家长的道德责任,没有哪个中国读书人能够接受。自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无论人们思想再怎么解放,也绝无可能突破这一樊篱。 因此,我们在这儿遇到的又是一个恶性依赖关系:一个大一统的无限政府需要孔教作为统一人民的思想,以证明其存在的道义合理性,而一旦维持这种政府成了统治者不容推卸的道德责任之后,那“早熟的极权社会制度”的枷锁便再也无法解脱下来了。这不但是过往无数帝王的困境,也仍然是今日当局的困境。中国社会当然也绝无可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中国人当然也绝无可能成为公民。 可悲的是人们至今尚不明白,还要像无数皇帝先辈一样,冒充全知全能、公正无私的全民大家长,虽然发现自己力有所不逮,然而想到的不是放权,从国家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领域里逐渐撤出,却是“加强执政能力”,以便完成那所有皇帝前辈都失败了的“为民作主”的历史使命。如此折腾下去,当然就只能适得其反,中国绝无可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中国人当然也绝无可能成为公民。 如上所述,不难看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百年民主之梦不能成功,其背后乃是儒家文化之内在要求在背后作梗,中国所谓的“社会主义理想” 并非纯粹的舶来品,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国人的千载“大同情结”。哪怕是今天的读者,恐怕也要认为儒家那“大同理想”确实是一个理想境界。即使看出它的推行一定要采取独裁,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认同,却不会想到那独裁使得原有的社会弊病更加恶化,社会现实偏离“大同”更为遥远,变成所谓“吃人”了。 所以,太阳底下并无新事,就中国来说。用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句诗来说:“不要再奋斗了,一切都是枉然。”中国人永远不能是公民。只能永远是“宋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些郑重其事的笑话。 中国的教育永远是“教育为君王统治服务”模式。 中国最早的5所大学是基督教主办的,独立、民主、自由是大学教育的精髓,现在的大学精神都源于那个时代。教育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思维能力,锻炼学生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是自由的一个方面。可惜中国没成气侯,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为君王统治服务”模式。 然而,有教无类的“教育为君王统治服务”就是儒家最大的“良知”。也是孔教得以在中国成功的秘诀所在。老子早说过了:“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聪明多知的百姓不但无助于维护统治秩序,反而适足以动摇之。统治者需要的是绝对服从上级的百姓,这就是孔教最大的“良知”。孔子对此毫不含糊,直接就说:“小人学道而易使”,也就是“教育为君王统治服务” 。 儒家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为君王统治服务”模式,孔子本人带头主张“为亲者讳,为尊者讳”、“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提倡出于主观价值观念去有意撒谎。为后人盛赞的所谓“孔子删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使用的“微言大义”,无非就是用褒义、贬义词去取代中性词,使得事实陈述变成了价值判断,弄到后来,读书人只能说假话而不能说真话,所以使得一代代中国读书人只能永远跟自我割裂,使自我变成伪人、假人。做人永远都不能做一个真实的人,永远都只能说大话、空话、假话、谎话。这就叫“人格分裂”。一个庞大民族,却陷入大话、空话、假话、谎话….等等的流沙之中,难以自拔。使我们中国人具备了很多种可怕的特徵……。 所以,就中国来说,不要再奋斗了,一切都是枉然。中国的教育永远是“教育为君王统治服务”模式。   这是事实陈述,中国越奋斗越倒退。 在人类的幼稚时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看见了自私的恶果,自私导致的自我扩张必须加以约束,不能泛滥到损人利己坑蒙拐骗的地步,尽可能地减轻或避免它因引起内斗而对社会产生的杀伤作用,于是,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便特别强调道德约束这一条。但在西方,因理性西方人很快就认识到其中的错误观念,这才有文艺复兴以来反道德的个性解放。而宗教改革就是通向个性自由之路,那就是:“天赋人权”。 所谓个性解放,其实就是承认自私的合法地位,把自私和罪恶脱了钩,只让它的建设性作用发挥出来,认识到只有不加合理抑制和疏导的自私才会导致罪恶。可惜咱们的老祖宗却死也弄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强调道德便到了荒唐的地步,弄到后来宋代的宋儒居然喊出“去人欲,存天理”的反动口号来。违反糟蹋人性的结果,就是造出了个伪君子(=君子)之邦。社会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合理的自我扩张的河道给堵死了,变成了靠专门在政治上坑害同类来谋求一己荣华富贵的普遍实践。社会生产停滞不前,内斗却如火如荼,社会全面堕落…. 欧洲的前半截经历颇像中国的经历,他们有古希腊罗马的灿烂时代,有中世纪的万象肃杀和文明毁灭。中国也有春秋战国的辉煌时代,也有随着大一统而来的万象肃杀和文明倒退。这两者共同之处文明繁荣时期都是学者具有高度思想自由的时代,而万象肃杀的时期都实行了思想专制。虽然欧洲没有实行政治上的统一,但在精神上却彻底沦于罗马教廷的思想统治之下,丧失了经典时代的思想自由。黑格尔准确地观察到了这一点,只是他用艰深的哲学术语作了包装而已。 中国和西方的区别,只在于后半段。西方人家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而重获思想自由,文艺复兴是反道德的个性解放。而宗教改革就是通向个性自由之路,那就是:“天赋人权”。 “天赋人权”孕育“三权分立”,“三权分立”又滋养着“天赋人权”。就这样在相辅相成中越来越善践行了数百年。而咱们中国越奋斗越倒退,在摆脱了孔教的鸟笼后,又自行套上斯大林的更加密不透风的紧身衣,于是便出现了历代从未发生过的文明毁灭。

大摩亚洲主席罗奇:我开始担心中国经济

FT 2009-07-30 加剧令人担忧的失衡状况的宏观战略最终会导致失败。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正是2008年至2009年全球危机和衰退的原因所在。中国不会从这种后危机时期的最关键教训中获得特赦。 从表面上看,中国似乎在引领世界从衰退走向复苏。在2008年年末增长陷入实质上的停滞后,至少按照环比衡量,中国的经济增长在2009年春季急剧加速。 根据粗略计算,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可能为经通胀调整、折合成年率计算的全球产出增幅贡献了高达两个百分点。随着其它地区的收缩放缓,中国经济的反弹本身足以使得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自去年夏季以来首次实现小幅正增长。 这是好消息。坏消息是,中国最近的增长代价高昂。由于担心近期经济滑坡将会加剧,中国决策者在制定宏观战略时选择了数量胜过质量的战略,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井喷式的银行贷款融资的基础设施支出大幅增长。 当然,发展中国家总是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但是中国在这方面走向了极端。 在中国近期实施的4万亿元人民币(合585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基础设施支出(包括四川地震重建支出)足足占据了72%的份额。中国政府敦促银行加速为刺激计划提供融资。银行照做了。2009年头六个月,银行新增贷款总额达到7.4万亿元人民币——是2008年上半年的3倍,也是有史以来最为强劲的半年度信贷增速。 这种受银行控制的过度投资刺激无疑表明,2008年末和2009年初的中国经济是何等的糟糕。由于发达国家罕见地同时出现衰退,一场前所未有的外部需求骤降,摧毁了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增长机器。这导致依赖出口的广东省逾2000万民工失业。长期关注社会稳定的中国政府采取行动,阻止了局势的恶化。中国政府决心采取一切手段来恢复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这些举措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破坏稳定的后果。 不断飙升的投资对2009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空前的88%——是过去10年43%均值的两倍。同时,中国各银行的贷款质量多数确实受到今年上半年大量信贷投放的影响——这一趋势可能为新一波银行不良贷款播下了种子。就在本周,中国监管机构告诉银行,新增贷款必须用于推动实体经济,而非用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投机。 两年多前,中国总理温家宝曾警告称,中国经济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这是先见之明。然而,中国没有针对这些担忧采取措施,实施促进消费的调整政策。相反,渴望增长的中国却受到全球贸易繁荣的引诱,在最不平衡的行业加大了赌注。在2007年以前,投资和出口占中国GDP的80%左右。如今,面对严重的全球衰退,中国却让温总理警告过的那些问题更为恶化:将受流动性推动的巨额刺激方案瞄准了最不平衡的行业。 这对任何经济体而言都是不可持续的——或者无法为全球经济提供可持续支持。中国必须让经济增长转向国内私人消费。这可能需要在增长规模上做出妥协。但鉴于这会改善中国经济的质量,在增长方面做出短期的牺牲还是非常值得的。 与大多数人不一样,我一直坚定地看好中国经济。 然而现在我开始担忧了。 加剧令人担忧的失衡状况的宏观战略最终会导致失败。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正是2008年至2009年全球危机和衰退的原因所在。中国不会从这种后危机时期的最关键教训中获得特赦。 本文作者是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他的新书《未来的亚洲》(The Next Asia)将于今年9月由Wiley出版社出版

[转]2009:深度下滑的中国经济

  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中国“出口——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全面激化,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出现逆转,宏观经济急转直下,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急剧变化,中国宏观经济开始步入深度下滑的下行区间。2009年,由于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实体投资调整周期与金融资本调整周期、结构转型力量与周期性调整力量、房地产调整周期与制造业调整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结构联动性和刚性的约束,中国宏观经济将出现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局面。 我们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进行预测,即使考虑政府现有得各种强力刺激方案,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的内在矛盾只能被轻度缓和,不会改变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深度下滑的趋势。这集中体现在: 中国的GDP增速将跌破9%,“保八”成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之一;潜在GDP缺口进一步扩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进一步恶化,2009年三种方法测算的中国潜在GDP缺口分别为-6.531%、-4.0421%和-3.5738%,比2008年平均恶化了85.3%;失业水平将进一步扩大,2009年中国的失业规模将会接近3200万,调整后的失业率也将由2007年的7.1%攀升到9.3%左右。这将对中国带来极大的社会压力,并制约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此外,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将全面调整,“价格调整”取代“成交量调整”而成为2009年市场的主旋律,不同的调整模式将使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的幅度不同,预计2009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下降10-20百分点,0增长的现象也可能出现。 2009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双双大幅度下降,基础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凸现。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分别下降7.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能源生产和消费增长率将分别下降14和13个百分点。 而对中国当前经济影响巨大的出口和进口增速将双双持续回落,其中出口增速下滑更为剧烈,预计将出口增速将下降6.9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下降6.1个百分点。这导致2009年贸易顺差较2008年少增加146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为-5.5%。 在居民收入下滑、消费者信心下滑,消费增长的两大支点消失以及财富效应的反向作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2009年消费将改变2008年名义与实际增速双增的局面,“消费拉动宏观”的现象将消失,预计消费实际增速将下降1-1.5%个百分点。 总需求各部分的联动性、产业的联动性、经济增长区域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匹配性、资本市场调整与实体调整的同步性、房地产调整周期与一般产业调整周期的一致性以及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的叠加等深层次因素将使上述总量性的调整超出一般预期的水平。 分析中国经济深度下滑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全球经济环境和中国的现实问题找到答案。 首先,世界经济超预期的深度下滑将使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将由2007-2008年度的成本冲击向2009年的需求冲击转变,这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的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增速的下降幅度,贸易顺差近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世界经济此番所面临的不是短期调整,而是深度的周期性下滑。“新技术扩散速度的递减”、“全球化红利的消失”以及“世界不平衡的逆转”等3大力量将使世界经济调整的幅度和周期超出预期。我们的研究被包括IMF、WB、OECD、ECB、UN等14家国际机构最近的预测调整所证实。各种机构将 2008-201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调整,其中2008年平均下调了0.41个百分点,2009年则下调了0.92个百分点。在总多机构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将2009年的世界增速调为1%和1.6%。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2009年世界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可能。 世界经济超预期的深度下滑从总体而言,将对中国出口带来超预期的深度打击,使得中国外需下滑的幅度大大超过2008年的水平。 与一般感觉不一样的是,中国出口收入弹性很高,出口对于主要贸易国的国民收入增长较为敏感。欧洲、美国、日本三大经济板块的同步小大幅度下滑将使中国的出口带来直接的深度冲击。有关研究表明,2009年欧洲和美国经济下滑所导致的中国出口将减少5.1%。 与 2008年不同的是,2009年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不是内部成本冲击,而是外部的需求冲击。2007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的放缓并不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物,因为在此期间美国进口需求并没有实质性下滑,中国对美国贸易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各种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导致竞争力的下降。因此,2009年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欧洲、日本等板块的实体经济带来实际性冲击,其进口需求的下降才全面显现。而这种需求冲击,我们很难利用人民币升值减缓、出口退税率提高以及出口补贴等供给方刺激政策来缓和外需的下降。因此,从总量收入的角度,2009年世界经济的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将远大于2008年的冲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经济深度下滑在本质上是世界不平衡模式走到尽头的必然产物,美国过度消费模式的崩溃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过度储蓄与过度出口的模式的崩溃,中国出口将在中美经济的两极互动中出现结构性和总量性的同步下滑。根据分报告研究表明,近10年中国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周期是一个逐渐耦合(coupling)的过程(参见图7、8),因此,从不平衡调整的周期角度来看,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贸易顺差的调整刚刚起步。 从内部考察,中国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中所存在的结构联动性和结构刚性将使中国宏观经济下滑的幅度超过一般预期的水平。 中国总需求存在两大联动机制:一是“出口—投资联动机制”;二是“出口—收入—消费联动机制”。本课题组曾在2006与2007年度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宏观经济作用机制中,并不是单纯的投资推动了出口,更不是产能过剩导致了出口被动的增加,而是出口的增加导致出口收益的增加,进而导致投资的增加,而投资增长又在供给上给予出口的支持。因此出口与投资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 2008年,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下滑4.7个百分点,2009年预计下滑 6.9个百分点,必定会透过“出口预期”和“滞后效应”对2009年投资带来巨大冲击。对于“出口收入-消费联动机制”而言,它主要体现在外向型经济的大幅度下滑将导致大量企业利润的下滑,导致工人失业和工资水平的下滑。由于中国大量农民工在外向型部门就业,出口的下滑对于该群体的收入影响最为明显,而该群体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因此,出口的下滑将带来消费明显的变化。 在总供给中存在重工业供给刚性的问题,即由于重工业有大量的资产专用性投资和较高的设备维持成本,这些行业并不能根据外需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调整。由于本轮经济增长以重工业投资为核心,因此2009年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比以服务业驱动或轻工业驱动型经济严重得多。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为继,未来中西部地区所面临财务约束和投资失误等问题将使中国经济增长失去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点。 过去一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仍能在大环境急转直下之时,达到9.6%的增长速度,其关键在于中部区域和部分西部区域保持了强劲增长的趋势。中西部之所以能够在近年来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原因在于:1)在财政收入激增的推动下,中西部各地政府上马了很多项目工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2)在东部产业成本激增的情况下,很多外向型低端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3)在资源价格攀升的情况,资源型开发生产大规模增加。2007年中西部的名义增长速度都达到了20.1%,超过东部接近3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为10.4%,其中东部仅为8%,而中部六省市达到了13.3%。如果深入分析中西部高增长的特性我们发现,中西部增长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其中70%是依靠投资拉动的。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7%、35.4%和29.5%,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与此同时,中部的消费比重却从2003年起每年以0.2个百分点下降。 而在未来一年,中国中西部这种严重投资依赖型经济增长将面临以下严峻的考验:因房地产价格下跌、资源价格下落、土地出让规模急剧下滑,中西部地区的财政问题将大规模显现,现有各种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面临资金枯竭的问题;外向型经济的转移在出口大幅度下降的过程中将面临深度打击,由于这些新建项目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其下滑的状况将比东部更为严峻;大规模的中西部农民工返流,将使这些区域的收入大幅度下降,消费将进一步下滑。 因此,2009年中西部不可能维持2008年高速增长的局面,它将出现比东部更为严峻的深度下滑。 此外,中国名义消费增速和实际消费增速“双提升”的局面将在2009年消失。在收入下滑、消费信心收缩以及消费支柱消失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消费增速的回落将成定局。 2008年由于实际消费增长的提升达到4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超过60%,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度下滑的核心力量。但是,到2009年这个支撑中国经济增速的核心力量可能出现逆转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体现在: 第一、在经济进入下行区间,消费者信心大幅度下滑,消费者将进行行为模式的调整。从图12可以看到,在2006-2007年,消费者持续高位,但在2008年1月开始进入持续下滑区间,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忧。 第二、萧条时期的收入增长难以支撑消费的高速增长。从经济史研究表明,在任何经济萧条时期,居民的收入增速都会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8年,中国城镇家庭的实际收入增速开始进入一个缓慢下滑区间,农村现金收入增速虽然处于提速阶段,但是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农民工失业、未来农产品价格的下滑都将遏制这个趋势。当然,正如本团队2008年中期和2007年4季度报告分析的那样,目前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并不支持消费持续上涨。2008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依然在11-12%区间徘徊。另外,由于本次经济下滑主要体现在外向型经济和劳动力密集的低端产业,因此对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打击最大,从加重对2009年消费增速的打击。 第三、中国本轮经济的两大消费支柱——汽车消费和居住类消费将在2009年出现大幅度下滑。居住类消费在2002-2007年是中国消费增长最为核心的因素之一,因为该时期是中国住房购买增速最高涨的时期,购买住房相应拉动了大规模的居住消费。但是,2008年1月以来房地产开始调整,到2009年房地产的成交量将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居住类消费大规模消失,呈现较高的负增长现象。另外,家庭购买轿车的浪潮在本轮经济高涨的时期已经达到顶峰。到2007年底中国城镇家庭百户拥有轿车量已达到6.06辆,到2008年三季度已达到8.67辆,超过同类收入水平国家百户拥有轿车量的高线。因此,在未来几年内,中国轿车消费增长将处于一个下滑区间。 第四、居民房产以及金融资产价格在 2008年的巨幅缩水将在2009年产生强烈的财富效应,使消费下降。计量研究表明,中国自2002年以来,财富效应逐渐出现,虽然其系数较小,在 2005-2008年期间,居民财富每减少10%,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2%。2008-2009年,中国股票市场的缩水程度达到60%以上,股票市值减少 13万亿,与此同时房地产价值预计缩水15%左右,使居民总财富缩水在12-18%区间。这将意味着消费将由此减少2.4-3.6%的支出。 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大幅度调整将全面爆发,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下滑和供给放量必然导致2009年房地产市场进行市场结构、投资规模以及成交价格得多重深度调整,该调整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深度下跌,将使中国固定投资规模出现超预期的下降。 这一年,房地产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也将加大。从资金面看,房地产资金的逆转将使房地产市场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约束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而加速房产价格和营销模式的改变。从2007年12月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由于开工面积扩大、土地储备大幅度增加以及开发成本激增等原因,应付款累计增速就开始提升了,而在 2008年2月由于企业盈利增速放缓、银行信贷紧缩以及民间拆借成本上涨等因素资金来源增速开始下滑,到2008年3月,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低于应付款累计增速,资金面开始恶化,并且这种状况持续扩张,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与应付款累计增速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 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资金来源之间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证明,房价提升将使资金来源越多,而房价下降将使资金来源紧缩,一旦中国房市价格下降的趋势形成,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那么资金来源将加速下滑。如果没有外部力量进行干预,到2009年初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与应付款累计增速之间的缺口加速扩大必将使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这种资金链的断裂就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硬着陆”,意味着中国固定投资的21%将消失,25%的全社会贷款将成为不良贷款,1.4万亿左右的地方预算外财政收入将消失。虽然这种极端的景象不会发生,但是房地产将在2009年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的问题是必然,而这势必会引起房地产投资能力的大幅度下降。 与房地产不景气局面相对应的是,在固定投资占比最大的制造业也必然在2009年出现严重的下滑。2008年6月开始,制造业出现供求逆转。而这种逆转很可能在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出口下滑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被进一步的放大,使全社会固定投资出现全面下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执笔人:刘元春教授)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